淡竹的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3—5段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13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

3.赏析品味下面的句子。

①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

②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4.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任上的理解。

答案:

1、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
2、从反面衬托淡竹的刚强、高洁、淡泊名利的性格(或运用对比手法,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从正面表现淡竹像这些人一样具有或顽强、坚持或超然、坦荡的个性,拥有自由快乐的心灵。
3.答案:①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子作为庄稼中的精品,准备继续生长结实,走向辉煌的丰收。 ②语言简练,句式工整,赞扬了物质上清贫,心灵上富足的一类人。
4.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样刚强、高洁、淡泊、坦荡,做拥有自由快乐心灵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5
1.阔达智慧;懂得感恩;懂得爱;与朋友和谐相处;不慕名利 2。内容 (1)不弯腰( 正直);不费心机(2)不虚伪地赞美(不逢迎);不妥协(不讲和);厌恶污浊的世分;不委曲求全 3.作用 为下文写淡竹铺垫,蓄势,使文章破澜起伏,衬托了淡竹的形象,突出了淡竹的高贵的品质 4.A句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淡竹的形象,突出了淡竹清瘦而憔悴的特点
第2个回答  2012-03-12
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3—5段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13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

3.赏析品味下面的句子。

①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

②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4.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任上的理解。

答案:

1、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
2、从反面衬托淡竹的刚强、高洁、淡泊名利的性格(或运用对比手法,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从正面表现淡竹像这些人一样具有或顽强、坚持或超然、坦荡的个性,拥有自由快乐的心灵。
3.答案:①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子作为庄稼中的精品,准备继续生长结实,走向辉煌的丰收。 ②语言简练,句式工整,赞扬了物质上清贫,心灵上富足的一类人。
4.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样刚强、高洁、淡泊、坦荡,做拥有自由快乐心灵的人。
第3个回答  2012-04-10
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3—5段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13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

3.赏析品味下面的句子。

①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

②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4.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任上的理解。

答案:

1、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
2、从反面衬托淡竹的刚强、高洁、淡泊名利的性格(或运用对比手法,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从正面表现淡竹像这些人一样具有或顽强、坚持或超然、坦荡的个性,拥有自由快乐的心灵。
3.答案:①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子作为庄稼中的精品,准备继续生长结实,走向辉煌的丰收。 ②语言简练,句式工整,赞扬了物质上清贫,心灵上富足的一类人。
4.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样刚强、高洁、淡泊、坦荡,做拥有自由快乐心灵的人。
第4个回答  2012-05-01
1.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粗字。

(1)他可以很 入世 :

(2)他也可以很 入世 :

2.加粗语句中“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既说淡竹是“空”的,又说是“满盈”的,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

3.阅读③…⑧段,请你分析作者写作这几段的意图。

4.阅读全文,请你揣摩文中“淡”的丰富意蕴

5.古今中外,像作者这样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者不胜枚举,请你仿照例句再写两例,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不得引用选文中已出现的诗文。
【示例】:莲,周敦颐借赞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1.⑴给人类的现实生活带来物质上的帮助。
(2)指它能够超越实用的藩篱,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享受。

2.不矛盾。“空”,指竹心是空的,是实写;“满盈”, 指竹的精神充实而美好,是虚写

3.运用稻子、银杏、兰花等植物与淡竹形成对比(或反衬),突出竹的“不弯腰”、不“费尽心机”的气节,表现淡竹的“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豁达智慧。

4.淡竹的颜色淡,他淡泊名利,看淡生死,表现出作者对热心功名者的鄙视与唾弃,对坚守气节、淡泊名利者的赞美与讴歌,呼唤人们注重心灵的丰衣足食,保持心灵的自由快乐。

5.示例1:暴风雨,高尔基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写出了他对荡涤旧世界的革命风暴的强烈渴望。
示例2:月,苏轼对月自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