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东京大轰炸的资料?

如题所述

东京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首都东京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两次轰炸)。这一空袭史称“李梅火攻”。
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曾派出16架B-25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但这次攻击主要上是象征性的任务。而且在将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军都没有条件组织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
当美国成功发展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后,美军便有能力对日本作出有实质作用的战略轰炸。B-29轰炸机的时速达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当时轴心国的战斗机很少能达到此高度,即使达到也追不上它们的速度。
美军的首轮使用B-29的袭击是在1944年6月15日,47架B-29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九州岛的八幡钢铁厂。但这次攻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68架飞机中,只有47架命中目标,有4架未能起飞,有4架坠毁,有6架因机件问题要在途中弃置所带的炸弹,有一架被击落,其余的大多只轰炸了次要的目标。
当时美军并未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等军事基地,如果由中国出发则会有补给问题,而且距离也太远,由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运载燃料,故此B-29在中国的日子里,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直到尼米兹海军上将的跳岛战术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岛屿后,美国第20航空军被编配到第21轰炸司令部,并开始筹备使用B-29对日本本州岛的大规模轰炸。1944年10月第七十三轰炸机联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
首次来自南方的袭击是1944年的11月24日,美军派出88架轰炸机空袭东京,意欲进行一次白天的精准轰炸。飞机在10,000米高空投弹,结果只有约30架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约10%命中预定目标,只有一个飞机制造厂受了轻伤。这是自杜利特空袭东京以来美军首次轰炸东京。   美军在欧洲曾使用日间精确轰炸战术,但因日本的天气并不 东京大轰炸
适合此战术,最终美军决定在夜间进行地毯式燃烧弹轰炸,派出轰炸机在1,500-2000米的高度轰炸日本的大城市。主要原因是日本工业与德国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再送到大工厂进行组装。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根本无法摧毁星罗棋布的小作坊,也就无法有效地打击日本军事工业。美军的战略轰炸造成的伤亡比后来的原子弹攻击还要多。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将被任命为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2月19日,第20航空军的指挥部发出了将“试验性”燃烧弹空袭提到了优先位置的新命令。美军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对东京采取大规模燃烧弹攻势,当晚17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Napalm),把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毁。这更坚定了李梅实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
李梅重新评估局势,想出了一个重大的战术变化。他决定在下次的任务中,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以及弹药 (只留下尾机枪手),以减轻 B-29 的重量,以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并在五千到六千尺的低高度间展开夜间轰炸。引发大火来震撼日本国民,破坏散布在居民区的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的小作坊,达到彻底瘫痪日本军事工业的目的。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空袭时各轰炸机单独轰炸而不进行编队。由前面的轰炸领导机首先投弹, 引入目标区。该计划使已经习惯了安全的高空投弹方式的战斗机组人员疑虑重重。李梅发现日军夜战装备不足,而且李梅决定延后将计划呈送华盛顿的时间,由自己承担这次作战任务的全部责任。
3月9日至10日,美军派出334架B-29轰炸机从马利亚纳群岛出发,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持续2小时的轰炸,每架飞机携带六至八吨燃烧弹,燃烧面积可达6500平方米。二十四时十五分,两架导航机到达东京上空,在预定目标区下町地区投下照明弹,接着投下燃烧弹,为后续飞机指示目标。随后大批轰炸机接着以单机间隔依次进入投掷燃烧弹,火势迅速蔓延开来。当晚东京出现 火灾旋风(Firestorm,大火造成的灼热气浪与冷空气形成强劲对流风),334架B-29共投下了超过2千吨燃 东京大轰炸
烧弹,产生的高温足以使区内所有可燃物(包括人体)烧着,造成近4万人死亡,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毁,主要是皇居以东的地区,东京约有四分之一被夷为平地,其中18%是工业区,63%是商业区,其余是住宅区。计划中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摧毁,26万7千多幢建筑付之一炬,上百万人无家可归,83793人被烧死,10万被烧伤或呛伤。空袭中有9架B-29被击落,5架负重伤并在海面迫降,42架其余受伤飞机返回了基地。
3月9日的轰炸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非核武空袭,这比二次大战中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造成了更多的伤亡,破坏力可以和后来的原子弹爆炸相比。大火之后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的时间才将烧焦的尸体清除完毕。   火攻东京后不到30小时,317架B-29轰炸机又夜袭名古屋,使该市的飞机制造中心化成一团火焰。13日,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也遭到了300架B-29的轰炸,使用了1700吨燃烧弹,约20.7平方千米的市区在3小时内焚毁。16日,美军又轰炸神户,使其造船中心被摧毁。美军于四、五、六月又大举空袭日本各大中小城市。4月13日,皇宫与宫殿一部分被焚烧,明治神宫焚毁。7月4日时美军宣布当时日本已遭受10万吨炸弹的轰炸。   
美军轰炸过程中许多东京市民逃离出城。李梅派美机投下警告传单,通知下一步轰炸的目标,使他们更加恐惧。仅东京就有上百万人逃亡农村,工厂工人的出勤率不到从前的一半。轰炸东京及其它城市使日本战时经济陷入瘫痪。
3月10日凌晨的东京大轰炸摧毁了东京63%的商业区和20%的工业区,战果远远超过了之前历次所有轰炸的总和。美军3年来一直想要捣毁的22个东京兵工厂被彻底焚毁。据当时日本政府统计,在当晚的轰炸中有约10万人被烧死(另一种说法是8万人),另有10万人被不同程度烧伤,伤亡人数竟超过了后来遭到原子弹袭击的广岛。轰炸中,美军有9架B-29被击落,5架被重创,后来均在近海迫降,飞机上的大部分空勤人员都被美军潜艇救起,还有42架被击伤,但都安全返回了基地。   
3月10日以后,李梅又指挥B-29轰炸机部队继续对东京以及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大城市进行了持续达3个月之久的燃烧弹轰炸,使其遭受了毁灭性破坏。至6月中旬,李梅又将燃烧弹轰炸范围扩大到其他中小城市和交通线。烈火燃遍了整个日本。   
事实证明, 三月十日的东京大轰炸在战争史上是任何交战国所遭受的最大灾难之一。才一夜的功夫, B-29 就几乎摧毁了东京中心十六平方哩的面积, 将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建筑----二十六万七千一百七十一幢建筑物----被炸成废墟。据目击者说, 在大火蔓延过来之前, 炽热的高温已经使整个防火线熊熊燃烧。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易燃材料被烧得一乾二净, 不流丝毫痕迹。人员伤亡惨重, 那一夜死亡的人数比广岛或长崎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人数还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3
  东京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首都东京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两次轰炸)。这一空袭史称“李梅火攻”。

  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曾派出16架B-25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但这次攻击主要是象征性的任务。而且在将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军都没有条件组织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
  当美国成功制造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后,美军便有能力对日本作出有实质作用的战略轰炸。B-29轰炸机的时速达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当时轴心国的战斗机很少能达到此高度,即使达到也追不上它们的速度。
  美军的首轮使用B-29的袭击是在1944年6月15日,68架B-29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九州岛的八幡钢铁厂。但这次攻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68架飞机中,只有47架命中目标,有4架未能起飞,有4架坠毁,有6架因机器故障问题要在途中弃置所带的炸弹,有一架被击落,其余的大多只轰炸了次要的目标。
  当时美军并未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等军事基地,如果由中国出发则会有补给问题,而且距离也太远,所以从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装载燃料,故此B-29在中国的日子里,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直到尼米兹海军上将的跳岛战术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岛屿后,美国第20航空队被编配到第21轰炸机司令部,并开始筹备使用B-29对日本本州岛的大规模轰炸。1944年10月第七十三轰炸机联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
  1944年11月一1945年8月,美国空军对日本98座城市实行战略轰炸,共出动B一29轰炸机3.3万架次,投弹16万吨,炸死23万人,炸伤35万人,全日本24%的房屋变成废墟,1600架飞机被摧毁,1650艘船舰被击沉击伤。东京是受常规炸弹破坏最严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规轰炸死亡最多的城市。仅1945年的三次轰炸就死亡14万人,焚毁全城50%以上的房屋,使l00多万人无家可归。

  首次来自南方的袭击是1944年的11月24日,美军派出88架轰炸机空袭东京,意欲进行一次白天的精准轰炸。飞机在10,000米高空投弹,结果只有约30架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约10%命中预定目标,只有一个飞机制造厂受了轻伤。这是自杜利特空袭东京以来美军首次轰炸东京。
  美军在欧洲曾使用日间精确轰炸战术,但因日本的天气并不适合此战术,最终美军决定在夜间进行地毯式燃烧弹轰炸,派出轰炸机在1,500-2000米的高度轰炸日本的大城市。主要原因是日本工业与德国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再送到大工厂进行组装。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根本无法摧毁星罗棋布的小作坊,也就无法有效地打击日本军事工业。美军的战略轰炸造成的伤亡比后来的原子弹攻击还要多。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将被任命为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2月19日,第20航空军的指挥部发出了将“试验性”燃烧弹空袭提到了优先位置的新命令。美军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对东京采取大规模燃烧弹攻势,当晚17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Napalm),把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毁。这更坚定了李梅实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
  李梅重新评估局势,想出了一个重大的战术变化。他决定在下次的任务中,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以及弹药 (只留下尾机枪手),以减轻 B-29 的重量,以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并在五千到六千尺的低高度间展开夜间轰炸。引发大火来震撼日本国民,破坏散布在居民区的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的小作坊,达到彻底瘫痪日本军事工业的目的。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空袭时各轰炸机单独轰炸而不进行编队。由前面的轰炸引导机首先投弹, 引入目标区。该计划使已经习惯了安全的高空投弹方式的轰炸机组人员疑虑重重。李梅发现日军夜战装备不足,而且李梅决定延后将计划呈送华盛顿的时间,由自己承担这次作战任务的全部责任。
  1945年3月9日夜间,334架B一29从关岛直扑东京,实行轮番地毯式轰炸,投下2000余吨燃烧弹,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26.7万幢建筑物付之一炬,共炸死烧死83793人(实际死亡可能超过9万人),超过1923年9月1日东京大地震的死亡数(7.3万人);另有10万人被烧成重伤,100万人无家可归。

  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军派出334架B-29轰炸机从马利亚纳群岛出发,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持续2小时的轰炸,每架飞机携带六至八吨燃烧弹,燃烧面积可达6500平方米。二十四时十五分,两架导航机到达东京上空,在预定目标区下町地区投下照明弹,接着投下燃烧弹,为后续飞机指示目标。随后大批轰炸机接着以单机间隔依次进入投掷燃烧弹,火势迅速蔓延开来。当晚东京出现火灾旋风(Firestorm,大火造成的灼热气浪与冷空气形成强劲对流风),334架B-29共投下了超过2千吨燃烧弹,产生的高温足以使市区内所有可燃物(包括人体)烧着,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毁,主要是皇居以东的地区,东京约有四分之一被夷为平地,其中18%是工业区,63%是商业区,其余是住宅区。计划中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摧毁,26万7千多幢建筑付之一炬,上百万人无家可归,83793人被烧死,10万被烧伤或呛伤。空袭中有9架B-29被击落,5架负重伤并在海面迫降,42架受伤轰炸机和其余轰炸机安全返回了基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後,美国曾派出16架B-25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但这次攻击主要上是象征性的任务。而且在将近两年多的时间裏美军都没有条件组织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
  当美国成功发展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後,美军便有能力对日本作出有实质作用的战略轰炸。B-29轰炸机的时速达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裏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当时轴心国的战斗机很少能达到此高度,即使达到也追不上它们的速度。
  美军的首轮使用B-29的袭击是在1944年6月15日,47架B-29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九州岛的八幡钢铁厂。但这次攻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68架飞机中,只有47架命中目标,有4架未能起飞,有4架坠毁,有6架因机件问题要在途中弃置所带的炸弹,有壹架被击落,其余的大多只轰炸了次要的目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