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汪应蛟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0

1. 汪应蛟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20分)

汪应蛟,字潜夫,婺源人。万历二年进士。累迁山西按察使。治兵易州,陈矿使王虎贪恣状,不报。朝鲜再用兵,移应蛟天津。朝鲜事宁,移抚保定。岁旱蝗,振恤甚力。已,极言畿民困敝,请尽罢矿税。会奸人柳胜秋等妄言括畿辅税可得银十有三万,应蛟三疏力争,然仅得减半而已。三十年春,帝命停矿税,俄中止。应蛟复力争,不纳。

应蛟在天津,见葛沽、白塘诸田尽为污莱,询之土人,咸言斥卤不可耕。应蛟念地无水则碱,得水则润,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乃募民垦田五千亩,为水田者十之四,亩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及移保定,乃上疏曰:“天津屯兵四千,费饷六万。俱敛诸民间。留兵 *** 告病,恤民则军不给,计惟屯田可以足食。今荒土连封,蒿莱弥望,若开渠置堰,规以为田,可七千顷,顷得谷三百石。近镇年例,可以兼资,非独天津之饷足取给也。”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

已,请广兴水利。略言:“臣境内诸川,易水可以溉金台,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滏水可以溉襄国。漳水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视江南泽国不异。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请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一准南方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数万顷,岁益谷千万石,畿民从此饶给,无早潦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亦可改折于南,取籴于北。”工部尚书杨一魁亟称其议,帝亦报许,后卒不能行。

光宗立,起南京户部尚书,天启元年改北部。东西方用兵,骤加赋数百万。应蛟在道,驰疏言:“汉高帝称萧何之功曰:‘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吾不如萧何。’夫给馈饷而先以抚百姓,故能兴汉灭楚,如运诸掌也。今国家多难,经费不支,势不得缓催科,然弗爱养民力,而徒竭其脂膏,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因列上爱养十八事,帝嘉纳焉。

应蛟为人,亮直有守,视国如家。谨出纳,杜虚耗,国计赖之。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汪应蛟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旱蝗,振恤甚力力:力量

B.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营:开发

C.视江南泽国不异视:比较

D.汉高帝称萧何之功称:赞赏

1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汪应蛟视国如家、勤政爱民品质的一组是( )(3分)

①极言畿民困散,请尽罢矿税②近镇年例,可以兼资

③视江南泽国不异④畿民从此饶给,无旱潦之患

⑤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⑥因列上爱养十八事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汪应蛟在保定时不仅赈济灾民,还请求朝廷免除矿税,虽经多次据理力争,最终也没有实行。

B.汪应蛟招募民众,大力开发荒地,改造盐碱地,既解决了军饷的问题,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汪应蛟建议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兴修水利,保证京城地区粮食自给,减少对漕运的依赖。

D.汪应蛟担任户部尚书后,更是从爱抚百姓出发,主张不能竭尽民力,否则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4分)

(2)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4分)

(3)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3分)

参考答案:

14.A(力:得力)

15.C(③是汪应蛟对当地水源丰富的评价;⑤是汪应蛟引用的汉高祖刘邦对萧何的评价。)

16.A(“最终也没有实行”错,“然仅得减半而已”说明得到部分实行。)

17.(1)于是筹划所需开垦荒田的壮丁数量以及可以充抵税额的多少上报请示朝廷,得到旨意同意实施。(条画、请、允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其余的象山中的泉水,地下的井水,到处都有,都能够利用来灌溉耕地。(所在、咸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财产尽了百姓穷了,事变混乱一定会发生,怎么能不预先考虑?(殚、安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 请诸位帮我写几句关于胡杨树的很有意境的,文言一点的话

胡杨树(诗歌)1

死去的思想

躺在海边

孤独了百年

那破旧的桅杆

在海风中寂寞的睡去

从冰岛上走来的老人

迎着微风

送去远方的祝福

已经多年

2

我的屋子空空荡荡

只有我和一杯水

凉了许久的水

一只燕子走过

似乎想起了自己的错误

回去了南方

寻找丢失的新娘

诗人喝了口水

屋子里响了一声

那么的陌生

3

我死了吗

上帝说

你没有死

但是他一定在骗我

要不

我怎么没有了思想

3

旧时宅门

破旧不堪

雨水冲刷的痕迹

是我带着皱纹的脸

冰冷的许多年

一只秋天的牵牛花

一代代

只记起

几只蜜蜂

在夕阳中的依恋

4

只要你愿意

上帝也不会懂你

让你在天堂中奔跑

然后吃光他为自己准备的晚餐

5

胡杨树

那次

我坐在西北的公共汽车上

看到了沙漠中的胡杨

第一次为西北风

感到了羞愧

那次

我走在西北的路上

抚摸过西北的胡杨

第一次发现

生命的意志

那次

我就在沙漠中成为了一棵胡杨

迎着西北风

创造着胡杨一样的生命

那次

我感动不已

把一片诗歌

送给我们可爱的北方

3. 关于文言文《王绒》的这个故事写一篇作文

魏晋志怪小说迭出,所记之事,荒诞不经。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却务求真实可信,几乎可当信史读。譬如孝子王祥“卧冰求鲤”的巨举,就弃而不记。体现他孝心的事,只写他如何精心看护后母喜爱的李树。魏晋的人似乎特别爱吃李,“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有两件逸事,就都跟李有关。一则写他早慧,叫“道旁李苦”,成了凡人皆知的典故。另一则不太为人所知,写他的贪吝:说王戎家有好的李树,果子卖了,怕别人得到种子,总是先把李核钻破。刘义庆亲见王戎是怎么钻的吗?我就有些不信。别说魏晋,就是用今天的技术,要把李核钻破,让种子不能成活;而又要保证李肉不破,让果子还能卖,除非用激光,恐怕真没有太好的办法。这王戎当时怎么就能“恒钻其核”?实在让人费解。但千古而下,人们都信,汤一介给《世说新语》写导读,还特地强调了这个故事,至少他信。

《世说新语》毕竟是小说,虽属纪实,难免讹传,那就看看史书吧。《宋书》中的谢灵运,东晋时担任过永嘉太守,赴任途中,肯定经过温岭,作为旅行家,他恐怕堪称史上第一位,留下最著名的典故,就是“谢公屐”。《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至少说明李白深信不疑。但不知李白是穿过这种鞋,还是见过这种鞋,凭什么就信?反正我不信。《宋书·谢灵运传》说他:“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穿木鞋爬山?想想都怕,谢灵运爬的,大多该是没有石级可走的山,那么,无论这鞋的“前齿”、“后齿”做得如何锐利,怕也是抓不住岩石的。如果此法可行,今天的女士穿高跟鞋爬/1-youshengxiao山,岂不如履平地?有一点生活常识就该想到:木鞋爬山,何来摩擦力?在木鞋底上装木齿,能装得住吗?装上以后,经得起踩吗?这很可能只是谢灵运的一个奇思妙想,他想象能有这么一双鞋,上山下山便能省不少力气。旁人一听,讹传开来,还以为他真有这样的鞋。

更荒唐的是“酒池肉林”。一说到商纣的荒淫奢靡,就要说到《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司马迁写的,后人照抄不误,在中国通史里,写到纣王,少不了要用“酒池肉林”来描述。但弱弱地问一句:用池子装酒,乙醇一挥发,还能叫酒吗?把屠宰好的肉挂得像林子,这肉能不发臭?把牛、羊、猪养着,吃一头杀一头,天天吃新鲜的,这道理纣王能不懂?说大话逗乐可,拿夸张写史书,这就是司马迁的不是。其实,读廿四史,类似不靠谱的记载实在是太多。

4. 文言文 李时行嗜书不厌急需翻译

苏东坡赠给王定国一首诗,同乡先辈李时行书写了它。

当初,闽中的郑定以书法出名,一时间名人争相仰慕他,李时行得到了他写的秦观的一首词,亲手模仿他二十年,于是另写出了一番意趣情态,豪放、飘逸、悠闲、清丽,成为了一家之书。李公性情最是悠远恬淡,唯独喜好书法,从不满足。每到游历的地方,不问它的兴衰,就高兴地脱下帽子、衣服和鞋袜走来走去,坐下来吟诵比上的题诗,并拿出纸笔,临摹几十遍,高兴地一整日才离开。他的妻子曾临产,立功替她烧热水,在柴草焚烧后的灰烬上写字,手指手腕不停地画动,不稍作休息,时间长了,听到小孩子的哭声,才想起他的妻子要喝水。

李公名子,字时行,官做到了青州的推官。他死了以后,妻子贫穷不知将他葬在哪里,(只好)将他葬在青州。唉!(从此事)能看出李公的品行啊!

前几十年,李公的书法流落到普通人家的很多,当时的人没有醒悟看重它们,现在买他们的人,出高价也买不到了。古人虽然书写的都是些小事,也有在当时被湮没的,但它们的光辉、精华最终不会被遮掩,所以李公的书法也是一时被湮没而最终彰明于世。

5. 谁有蒲松林写的狼的古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 文言文:游黄溪记的问题及答案

文言文《游黄溪记》的问题及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北之晋,西适豳。适:到。

B.祠之上,两山墙立。墙:墙壁。

C.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状:形容。

D.黄神王姓,莽之世也。世:后代,后嗣。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黄溪初潭奇丽特点的一组是[B]

①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②来若白虹,沉沉无声

③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④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齶

⑤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⑥溪水积焉,黛蓄膏渟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作者把读者带到黄溪的东屯村,先在黄神祠欣赏黄溪山水全貌;再沿溪上山,一路指点领略奇丽景物,来到黄神当年隐身处。

B.作者见地独特,评价异俗,以实服人,以景夺人,写山水而用史笔,赏奇丽则多为白描。

C.作者探幽赏奇,欣然自适,似无发挥,而兴会心得,夷然自信。其艺术老到,浅而深,奇而实,得心应手,触处适源,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D.黄神相传为奸贼王莽的后裔,却因居住深山而被视为神,吸引人民安居黄溪,得到他们的尊敬,立祠祭祀。作者参与进步的永贞革新,却被贬永州,写此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怨愤之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既居是,民咸安焉。——黄神生活在这里之后,百姓都安居乐业。

(2)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这里以山水著名的村子,数以百计,黄溪最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