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渡己不渡人”是否落了下乘?

大乘佛教以渡人而渡己,认为过去成佛的人无数,现在是佛的人无数,未来成佛的人也无数。
小乘佛教把证得阿罗汉果、求取个人解脱作为最高目的,一般只承认释迦牟尼佛。
如此来看小乘佛教比之大乘佛教是否落了下乘?

大乘就是佛菩萨所修之法,所证之果;小乘就是声闻缘觉所修之法,所证之果;30所以又名为二乘。这二乘皆是小乘。小乘的主义,是一种自觉主义,勘破了三界火宅的烦恼惑业,只求自己觉悟,脱离生死;灰身泯智,永不再来;并无济度众生的意思,所以称为自了汉。虽则不生不死,却是有余涅盘,为尚有界外的尘沙、无明,二种惑在。佛因为他发心不大,所以名为小乘。至于佛菩萨的大乘,则自觉之外还要觉他;觉他就是救度一切众生,同登彼岸。所以诸位菩萨,证得无生法忍蒙佛授记以后,必须乘愿再来还入娑婆,以种种神通方便,度脱众生;等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则尘沙无明二惑,净尽无余,方才成佛,方为无余涅盘。列位既肯发心,不但不可修人天小果,并且不可修二乘权果,必须要行菩萨道,修行绝对的大乘普度众生,方可圆成佛果。

但是罗汉虽是小乘,却因断尽三界内粗烦恼,超出生死流,与我们三界凡夫比较起来,已到了圣人地位,断不可因佛说他是小乘,看轻了他,起一种我慢的心。须知法华经义,三乘即是一乘,罗汉只要能回心向大,即是菩萨因,即是佛因。况且大乘小乘只在发心处论。如同行一事,发大菩提心,即是大乘;发自利之心,即是小乘;非小乘与大乘,各另有所行的事。即就一事论,已自大小不同。然大乘道大,有小乘人不堪担荷者,我辈但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修行世善,一心念佛,即是绝对待无等伦的大乘。此绝对待无等伦的大乘,人人皆能修;非如诸余经典中唯仗自力之大乘,虽证阿罗汉果之圣人,尚多不堪担荷。所以说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无有一人能出其外,亦无有一人不能入其中者。幸得我佛说此最圆顿、最简便、最易修、最易成之无上大法,若不修习,岂非上辜佛化下负己灵之极愚痴人乎?如列位不以愚痴自居,请直下承当起来,庶不负如来当日说此法门之深恩,不慧今日对列位一番劝进之愚诚也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21
什么大小乘?这只是一些学术之争,已经严重违背佛陀的教导,

这个是佛陀时代的故事:自己走这条路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修行及听闻其说法的中心。这一位年轻人每天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哪此过了好多年,年轻人却从未将佛陀的教导付诸实行。

数年后的某个晚上,年轻人提早到了,发现只有佛陀一个人,便走向佛陀说:“佛陀,我心中常常生起一个疑问!”

“哦?在法的道路上是不应该有任何疑问的,让我们来理清它们吧,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佛陀,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来您的中心。我注意到在您的周围,有许多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还有为数更多的在家居士,或男、或女。其中一些人已经持续地来您这儿好几年了。我可以看出,有些人已经确实达到了最终的阶段;相当明显地,他们已全然解脱了。我也看到有些人的生活确实获得改善,虽然我不能说他们已完全地解脱,他们活得比以前好。但是佛陀啊!我也看到秀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还是跟以前一样,有些时候比他们甚至更糟,他们一点都没有改变,或者是他们并没有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佛陀?人们来见您这样一位伟大、全然觉悟、如此有力量又慈悲的人,您为什么不用您的法力与慈悲,让他们全都解脱叫?”

佛陀微笑着说:“年轻人啊!你住哪儿?你打哪儿来的啊?”

“佛陀,我住在舍卫城,就是这?萨罗国的首府。”

“是啊,可是你的样子看起来不像是舍卫城的人。你的故乡在哪儿啊?”

“佛陀,我从一个叫王舍城的都市来的,是摩揭陀国的首府。我在几年前来到舍卫城定居。”

“那你是不是断绝了所有与王舍城的联系呢?”

“没有,佛陀,我在那里还有亲友,而且也还有生意的往来。”

“那么你一定要时常往来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了?”

“是的,佛陀,我一年要到王舍城好几次,然后再回到舍卫城来。”

“既然你已经往返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许多趟了,你应该很清楚这条路了吧?”

“是啊,佛陀,我非常清楚这条路,甚至可以说,既然蒙上我的眼睛,我一样可以找到去王舍城的路,因为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次了。”

“那么那些非常了解你的朋友,他们一定知道你来王舍城,然后定居在此地吧?他们也一定知道你经常往返于王舍城吧,而且你也非常熟悉从这儿到王舍城的路吧?”

“是啊,佛陀,所有和我走得比较近的人都知道,我常去王舍城,而且也非常熟悉那条路。”

“那么一定有人会来向你请教到王舍城的路。你会不会隐瞒一些不说,或是会解释清楚呢?”

“有什么好隐瞒的呢,佛陀?我会尽我所知告诉他们:你们要先往东走到波罗捺斯城,然后继续往前走到菩提伽耶,然后就到了王舍城。我会非常明白地告诉他们,佛陀!”

“那么你给了他们详细的解释之后,所有这些人是否都到达了王舍城呢?”

“那怎么可能呢,佛陀?只有那睦从头到尾走完全程的人,才能到达王舍城。”

“这就是我想向你解释的啊,年轻人!人们来见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已经对这条路线非常熟悉。他们来问我:‘什么是通往涅盘,通往解脱的道路?’而我有什么好隐瞒的呢?我很清楚地路他们解释:‘就是这条路。’如果有的只是点点头说:‘说得好,真是一条正道’,可是一条也不踏上这条路;‘真是一条绝妙的正道啊’,可是不费劲去走完这条路。那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到达最终的目标呢?”

“我不会把人扛在我的肩上,带他到最终的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把人扛在肩上背到最终目标。基于爱与慈悲,他顶多会说:‘就是这条路,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你也这样做,也这样走,你就能到达最终的目标’。但是每一个人都得自己走,自己走这正道上的每一步路。如果你往前一步,你就接近目标一步;如果往前走一百步,就接近目标一百步;如果走完了全程,就到达了最终的目标,你得自己走这条路。”
第2个回答  2007-08-21
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老法师说众生里第一个就是自己。因为自己也是众缘和合而生。

渡自己也是在渡众生。渡自己的过程,也就是表演给大家看的过程。周围的人因为你的六度万行而生起钦佩之心,信服之心,景仰恭敬之心,都学你的样子,你也就同时把众生给渡了。

为什么要分别人我呢?这不是又着了人相、我相、众生相了吗?渡众生为什么要着渡众生的相呢?众生本为一体。

发愿当然要大。发的愿要真切。愿力越是大,就能胜过业力。愿大,才能行大,行大了,将来的果就殊胜。

发愿要尽虚空遍法界。发愿大,心量就大。凡夫就是自私自利。坚固的我执。所以出不了六道。发大愿,广渡众生,就能拓宽心量。自然就把我放下了。

净土宗的发愿尤为重要。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资粮。三者是一体的。缺一不可。《无量寿经》中也可看到。诸佛道同。但是顶上光所照远近却有不同。乃是因为因地修行时发的愿不同。阿弥陀佛被称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能照无量无边佛刹。与阿弥陀佛发的愿就有直接关系。48愿广渡无量无边佛刹众生。

希望对诸位同修有帮助。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2007-08-21
不见得……

我以为要渡人者,还是要先渡己的……

不过有位师兄跟我说了一大通,我觉得有道理,现在认为人己都要同时渡……

渡己不修小乘经典,恐怕渡不了吧,小乘讲究勤学渐修,这是我们这些不得突然顿悟的人的最好的修行方法。毕竟能顿悟的还是极少数,多数人还是要渐渐的来修的……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南无阿弥陀佛!
第4个回答  2007-08-21
任何一种佛法都是佛陀针对不同根器众生而宣说的,故而有49年未说一法的教言,阿罗汉在成就果位后在禅定中安住很多劫之后还是会因为佛陀的加持力升起慈悲心菩提心,最后证悟佛果。但是从宣说的角度来说,对于小乘种姓的人说大乘佛法的话,他们很容易产生抵触从而连小乘佛法也不愿意学,这样就更糟了,所以先说小乘佛法,之后在通过各种方便度化他们成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