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有关诸葛亮的俗语

如题所述

1、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解释:意思是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

2、事后诸葛亮。

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3、既生瑜何生亮。

解释:“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周瑜对自己的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息。

扩展资料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既生俞何生亮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七擒孟霍

提起诸葛亮,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尤其是历代的诗人和民间都有很多精彩的诗句和对联来描述其不凡的业绩。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概观诸葛亮平生业绩,倒是非常传神。也是历来神化了的观点。当时的上联出来后,很久无人对出,几成“绝对”,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对出下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早年游三峡的时候逛白帝城,那有个托孤堂,里面就有这样的一组塑像,描述的就是“草堂托孤”的故事:刘备头上缠着绷带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用手指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小儿子,床的旁边站列着诸葛亮和一班大臣。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兵败东吴,蜀国元气大伤,行将就木的他担心蜀国的未来和儿子们的安危,也怕孔明夺位,就故意试探说:“如果我的儿子不行的话,丞相可以取而代之”。其实诸葛亮的一生真是光明磊落的。
  诗圣杜甫有一首五绝描绘诸葛亮和此时情形很恰当: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前两句极言诸葛亮之功名,后两句所说兵败东吴,遂成千古遗恨。此时,三国的格局已不可能再打破,弱小的蜀国再也无所作为。只能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看三国每每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总觉得沉闷和伤感,特别是以弱小的蜀国去攻打强大的魏国实在是勉强而为。蜀中大将魏延几次劝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可是武侯没有考虑,我虽然不懂兵法,可也觉得如果老是兵败的话,应该考虑变换另一种策略。
  
  再看现代人的观点:《武侯叹》/徐文华
  
  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初看此诗有点别扭,细细思考一下,才发现它很新颖,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其实里面有很多的历史原因,过去的汉家正统和历来尊刘贬曹的思想都有拔高了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武侯叹》的作者却很清醒,他提出的观点让我们眼睛一亮。
  其实诸葛亮的一生何尝不是带点悲情色彩?过去的那种为主尽忠、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可以说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完完全全的体现。
  真正怜惜诸葛亮的是杜甫,他还有两首七律写诸葛亮的,对其评价极高。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8-11
都在这了,自己看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
七擒七纵
即生瑜,何生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不出茅庐 知三分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关於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於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是请你这个诸葛亮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己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战群儒——全仗嘴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可不是诸葛亮的典故,是始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
第3个回答  2007-08-11
八阵图·刘禹锡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提起诸葛亮,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尤其是历代的诗人和民间都有很多精彩的诗句和对联来描述其不凡的业绩。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概观诸葛亮平生业绩,倒是非常传神。也是历来神化了的观点。当时的上联出来后,很久无人对出,几成“绝对”,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对出下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早年游三峡的时候逛白帝城,那有个托孤堂,里面就有这样的一组塑像,描述的就是“草堂托孤”的故事:刘备头上缠着绷带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用手指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小儿子,床的旁边站列着诸葛亮和一班大臣。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兵败东吴,蜀国元气大伤,行将就木的他担心蜀国的未来和儿子们的安危,也怕孔明夺位,就故意试探说:“如果我的儿子不行的话,丞相可以取而代之”。其实诸葛亮的一生真是光明磊落的。
  诗圣杜甫有一首五绝描绘诸葛亮和此时情形很恰当: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前两句极言诸葛亮之功名,后两句所说兵败东吴,遂成千古遗恨。此时,三国的格局已不可能再打破,弱小的蜀国再也无所作为。只能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看三国每每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总觉得沉闷和伤感,特别是以弱小的蜀国去攻打强大的魏国实在是勉强而为。蜀中大将魏延几次劝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可是武侯没有考虑,我虽然不懂兵法,可也觉得如果老是兵败的话,应该考虑变换另一种策略。
  
  再看现代人的观点:《武侯叹》/徐文华
  
  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初看此诗有点别扭,细细思考一下,才发现它很新颖,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其实里面有很多的历史原因,过去的汉家正统和历来尊刘贬曹的思想都有拔高了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武侯叹》的作者却很清醒,他提出的观点让我们眼睛一亮。
  其实诸葛亮的一生何尝不是带点悲情色彩?过去的那种为主尽忠、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可以说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完完全全的体现。
  真正怜惜诸葛亮的是杜甫,他还有两首七律写诸葛亮的,对其评价极高。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既生俞何生亮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七擒孟霍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4个回答  2007-08-17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
七擒七纵
三顾茅庐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不出茅庐 知三分天下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即生瑜,何生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
七擒七纵
即生瑜,何生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不出茅庐 知三分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关於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於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是请你这个诸葛亮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回答者:飘雪穿云掌 - 助理 二级 10-20 20:54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己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战群儒——全仗嘴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