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诗

如题所述

  1.浪淘沙·怀旧 南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赏析: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毋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2.浪淘沙 南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3.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宋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4.浪淘沙 宋 陈亮
  霞尾卷轻绡,柳外风摇,断虹低系碧山腰,古往今来离别地,烟水迢迢。    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夕阳无限满江皋,杨柳杏花相对晚,各自无聊。
  5.浪淘沙 宋 蔡伸
  楼下水潺湲,楼外屏山,淡烟笼月晚凉天,曾共玉人携素手,同倚阑干。    云散梦难圆,幽恨绵绵,旧游重到忍重看,负你一生多少泪,月下花前。
  6.浪淘沙 宋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6.赏析 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上片叙事,回忆昔日洛城游春赏花之欢聚。“把酒”二句从游宴起笔,特别提出词人的祝愿:祝愿春风长在,春光明媚,春花娇艳,让朋友“且共从容”,即一道悠闲地游赏春色,尽兴地聚宴欢畅,显示出洛阳春色之美妙、游宴之难遇、聚会之难得。“垂杨”三句补充交待了朋友聚宴的地点、环境,方始揭明此次“从容”乃是“洛城”之聚宴、赏花,“游遍芳丛”。今日游赏后朋友又将分手,谁能预料明年今日又将如何?遂生发出下片的抒发感慨。“聚散”二句以“苦”、“恨”二字概括了宦海中人总是无穷无尽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苦恨交加、聚散无常的人生感受。最后,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7.浪淘沙 宋 晏几道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拼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8.浪淘沙 宋 吴潜
  长记去年时,雪满征衣,佳人携手画楼西,今日关山千里外,此恨谁知。   想见绿窗低,依旧空闺,惜春还是惜花飞,纵有游蜂偷得去,争似帘帷。
  9.浪淘沙 宋 苏辙
  对望汉阳川,车马灯繁,高台江岸倚横栏,暗涌波光东逝海,愁绪谁堪。    萧雨瑟风珊,叶落枝残。四年离索久无欢。忽忆五更多少事,呓语江南。
  10.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其一)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二)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其三)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四)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五)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六)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七)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八)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淘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九)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11.浪淘沙 唐 白居易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白居易的浪淘沙的翻译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的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这首诗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12.浪淘沙·翠柳戏炊烟
  仙剑奇侠传三·问情篇 隐藏结局   翠柳戏炊烟,秀草疏栏,桃源别有一片天,解剑放舟轻波上,随遇而安。   鸳鸯不羡仙,今昔何年?人生有酒需尽欢,醉卧红尘最深处,遥望千山。
  13.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3年,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年2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七届四中全会,彻底粉碎高竿,饶漱石的反党联盟.同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一边休养一边工作. 毛泽东在北戴河疗养期间,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极目幽燕缅怀魏武,兴致倍增,顿起击水之兴。因风浪太大身边警卫人员劝阻他不要去游泳,他却说道:“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意志。”,于是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鉴赏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后凯旋回师,途经渤海口附近道德妈石山,乘兴登临,以一首千古传颂的《观沧海》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诗的形象以使人惊心动魄为目的”(朗吉努斯《论崇高》)。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辣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辩、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东汉莫年,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战”(曹操《葛里行》)。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割的世族军阀与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举一反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赢武的性格特征。“遗篇”指曹操的《观沧海》诗,“东临碣石”乃该诗首句,引入词中,化“我”为“他”。
  给点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14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
第2个回答  2019-11-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