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追梦京华>的曲谱!

如题,本人想找<追梦京华>的二胡曲谱,不是介绍噢,

此曲也就是关乃忠大师的作品<第二二胡协奏曲>.

简谱和五线谱都可以.不知道哪位朋友有?或者知道在哪儿有卖?

第1个回答  2007-08-08
1 代茹

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梓又琴馆馆主

代茹,字梓又;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曾于1993获得全国民乐邀请赛青年组扬琴专业二等奖;2002年文化部主办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民族器乐独奏比赛古琴青年专业组铜奖;2004年全国古琴大赛,青年专业组铜奖

关山月

王宾鲁

琴曲《关山月》为本世纪诸城琴派独有之曲,曲虽短小,音韵刚健而流畅,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开场曲关山月成都梓又琴馆.rmvb

大胡笳

据《神奇秘谱》陈长林打谱

唐代的著名琴家董庭兰、薛易简都擅弹此曲。当时与《小胡笳》并称《胡笳两本》。初唐琴坛流行的祝家声、沈家声,就以这两曲著称。董庭兰继承了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该曲现存于《神奇秘谱》中,共十八段。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青年演奏会/12代茹_大胡笳.rmvb

2 龚一

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琴会副会长

与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并称为民乐演奏三大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龚一13岁开始学习古琴演奏,15岁即登台演奏古琴,获古琴名家查阜西好评,被誉为“小古琴家”。与许多琴师不同的是,龚一曾先后师从5个流派的12位琴家,其中包括张子谦、顾梅羹、张正吟、刘景韶、夏一峰、刘少椿、赵云青等大师,广泛学习了众多派别的代表曲目及各流派的演奏风格,对古琴艺术的传统有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忆故人

《彭祉卿传谱》

忆故人:古琴曲,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故人》。曲谱载于《今虞琴刊》(1937年),传自彭庆寿。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作。曲调委婉缠绵,意在思念故人。全曲共六段,以泛音开头,清新飘逸,使人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后几段则以缓慢沉稳的节奏,绵绵不绝的琴音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忆故人-龚一.rmvb

潇湘水云

卫仲乐传谱

《潇湘水云》,曲谱据《五知斋琴谱》,吴景略演奏。作者南宋郭沔。宋末元军犯浙,郭沔迁居湖南衡山,泛舟于潇、湘两水合流之处,遥望九嶷山,被潇湘云雾所遮蔽,激起他对南宋朝廷腐败的不满和对自己身世的感伤,遂作此曲表达他那愤懑的情怀。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潇湘水云-龚一.rmvb

春风

赵家珍、龚一合奏《春风》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龚一_赵家珍_合奏.rmvb

3 谢导秀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

谢导秀是岭南派第八代传人。

乌夜啼

杨新伦传谱

《乌夜啼》原是西曲中有歌有舞的“舞曲”(《乐府诗集》引《古今乐绿》)。据说它的曲调相当哀惋动人;其伴奏形式、歌声舞态与吴声《子夜》、《前溪》等迥然不同。北周庾信、唐人李群玉《乌夜啼》诗“促柱繁兹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等句当可为证。
西曲《乌夜啼》早已散夫。现存琴曲《乌夜啼》的最早传木载明初朱权《神奇秘谱》。它与西曲《乌夜啼》是否同一乐曲,目前尚难定论。不过从下列各点来看,似乎还保留着西曲的某些特征:(1)大量运用叠句。(2)其音阶形式亦以核心五声为骨干,兼用清角等属于七声结构的偏音与do等变音。(3)与《胡前十八拍》等曲一样,在同一乐句变化再现时常用色彩性变音进行变化装饰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乌夜啼-谢导秀.rmvb

龙朔操

最初见于《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是以《昭君怨》命名的。但它与《神奇秘谱》中的《昭君怨》(又名《龙朔操》)却是两个不同的曲子。目前琴家按习惯把广陵派流行的这个曲子叫《龙翔操》。乐曲可能是表现了昭君出塞哀怨思汉的情绪,也可能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谢导秀_琴箫_龙朔操.rmvb

渔樵问答

据《古冈遗谱》杨新仑传谱

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谢导秀-渔樵问答.rmvb

4 赵家珍

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

赵家珍女士,中国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师。主要师承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大师吴景略先生(已故),并长期受到张子谦先生(已故)、龚一先生以及吴文光先生的精心指教。她的演奏刚柔相继,极富光彩。对乐曲的演绎出新但合于法度,深得吴派自然之趣。赵家珍的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界较有威望,并且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交流活动,曾被著名的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此外,她还曾为《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多部影视名片录制古琴音乐。

广陵散

管平湖据《神奇秘谱》打谱

该曲名最早出现于汉《相和歌》中。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为慢商调。“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散”,即操、引、曲的意思。据《神奇秘谱》所载其上卷《太古之操》为“昔人不传之秘”,卷中载有《广陵散》曲,并注此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正,故取之。”由于它的题材是取自《聂政刺韩王曲》,所以遭到历代封建卫道者们的攻击和责难。唐代的陈拙曾拿着乐谱向孙裕求教,竟然被孙裕烧掉了乐谱,说:“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琴史》)。宋代的朱熹也曾说:“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义”(《琴书大全》引《紫阳琴书》)。明初的宋濂也说:“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宁可为法乎?”全曲四十五段,又分为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并且有“止息”、“井里”、“申诚”、“顺物”、“因时”、“干时”、“取韩”、“呼幽”、“亡身”、“作气”、“含志”、“沉思”、“返魂”、“徇物”、“冲冠”、“长虹”、“寒风”、“发怒”、“烈妇”、“收义”、“扬名”、“含光”、“沉名”、“投剑”、“峻迹”、“守志”、“归政”、“誓毕”、“终思”、“同志”、“用事”、“辞乡”、“气冲”、“微行”、“意绝”、“悲志”、“叹息”、“长吁”、“伤感”、“恨愤”、“亡计”、“会止息意”等小标题多个。全曲贯穿着两个主要的音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之首,每次出现都有所变化;乱声主调多出现在乐段之尾,基本上以相同的形式再现。由于有了这两个主调的配合使用,使规模宏大的琴曲在波澜壮阔的变化中,保持了前后的统一。演奏上的特点为“声多韵少”,泛音、散音用得较多,表现出早期古代琴曲旋律主要特征。它的结构复杂严谨,曲调委婉曲折而又慷慨激昂,演奏技法繁杂多样,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作品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它是古代音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历史上被誉为“曲之师长”,乐曲包孕的叛逆精神和对崇高情操的讴歌,以及它“一鼓息万动,再弄泣鬼神”的高度艺术感染力,被世代相传。相传嵇康在临刑前说过这样的话:“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嵇康传》)建国后,经管平湖先生之手又使之复活于乐坛,表现出该乐曲在历史上的强大生命力。它的音乐形式,为我们了解古代的音乐结构形式及其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例。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广陵散-赵家珍.rmvb

龙翔操

最初见于《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是以《昭君怨》命名的。但它与《神奇秘谱》中的《昭君怨》(又名《龙朔操》)却是两个不同的曲子。目前琴家按习惯把广陵派流行的这个曲子叫《龙翔操》。乐曲可能是表现了昭君出塞哀怨思汉的情绪,也可能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赵家珍-龙翔操.rmvb

5 汪铎

著名古琴家、吴声琴学研究所所长

2002年创立吴声琴学研究所,主编古琴学术刊物《琴道》。

白雪

据《西麓堂琴统》打谱

古曲《白雪》据传为春秋时师旷所作,距今约2500余年。据查老研究统计[1]载有《白雪》的存见琴谱共31种,最早见于《神奇秘谱》。笔者采用了七种琴谱,即《神奇秘谱》(1425年)、《西麓堂琴统》(1549年)、《杏庄太音补遗》(1557年)、《琴书大全》(1590年)、《徽言秘旨》(1647年)、《大还阁琴谱》(1673年)(注)和《自远堂琴谱》(1802年)。对这七种琴谱中《白雪》进行比较分析后,又着重打谱探究了《西麓堂》和《大还阁》两种琴谱中《白雪》的差异和演变特征。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白雪-汪铎.rmvb

秋塞吟

吴景略先生打谱

《秋塞吟》是一首有着几个截然不同的标题、有着不同解释的琴曲。吴先生首先对乐曲的内容加以考察。从标题和全曲的音乐形象以及指法特点,确定乐曲内容是表现昭君离别家乡远行塞外,伤时感事的悲凉心情的。从而在演奏中,处处表现婉约之风。尤其多处运用了回转的滑音,一些重要的音用了大吟(即大幅度放动揉弦),而且有下行四个音的持续大吟,充满哀怨之情。缓慢的下行滑音,在演奏中被加以强调,更为凄楚动人。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汪铎-秋塞吟.rmvb

6 成公亮

著名古琴演奏家、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

成公亮先后师承梅庵派大师刘景和广陵派大师张子谦,其演奏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深细的人情味。表达大自然的感觉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其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

文王操

据《梧冈琴谱》打谱

《文王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仁爱,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仰慕。明代琴谱《杏庄太音补遗》赞美文王那崇高圣洁“天道不已”的思想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鼓此曲令人荡涤邪秽,消融渣滓。”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文王操-成公亮.rmvb

7 乔珊

加拿大籍古琴家

乔珊女士师从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的嫡传弟子王迪女士,她的琴歌将吟诗与古琴的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完美的结合,表现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魅力。乔珊老师的歌声是那样清澈、空灵,乔珊老师又是那么优雅、美丽。

钗头凤

陆游词 王迪曲

演奏:乔珊 萧伴奏:李祥霆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钗头凤-乔珊-李祥霆.rmvb

咏梅二首

关乃忠曲

毛泽东词 关乃忠曲选自古琴与民族乐队交响诗《琴咏春秋》之第三乐章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咏梅二首-乔珊.rmvb

胡笳十八拍

王迪打谱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乔珊-胡笳十八拍.rmvb

8 李禹贤

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福建古琴研究会会长

李禹贤是闽派古琴代表人物。16岁习琴,启蒙于古琴教育家张正吟,后授业于著名琴家夏一峰。1965年师从刘景韶、张子谦,并私淑管平湖、吴景略,现执教于福建省艺术学校。

风云际会

据《祝桐君秘谱》打谱

闽派古琴代表作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李禹贤_风云际会.rmvb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李禹贤-平沙落雁.rmvb

9 李凤云

著名古琴演奏家、天津古琴会会长

1990年3月,在天津成功举办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

梅梢月

据《西麓堂琴统》打谱
西麓堂琴统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李凤云_梅梢月.rmvb

10 曾成伟

著名古琴家、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锦江琴社社长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锦江琴社社长。多次出席国家级学术会议,参加大型演出,曾出访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成功地在香港大会堂和北京、南京、成都音乐厅举行了个人独奏音乐会,2005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讲学,是四川音乐学院历史上赴英国讲学之第一人,先后出版个人专辑《中国古琴》、《蜀中琴韵》。曾成伟在古琴制作上亦造诣不凡,所制古琴深受海内外琴人喜爱。

孤馆遇神

喻绍泽据《西麓堂琴统》打谱

相传为嵇康所作,载自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汪芝编辑的《西麓堂琴统》。
据说琴曲借助于音乐语言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嵇康静夜弹琴,一阵狂风雷电后,有冤魂显现,向嵇康诉说遭遇。
曲风飘忽灵异,颇有山岳相隔,世事两茫茫之感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曾成伟_孤馆遇神.rmvb

11 John Thmpson唐世璋

美国琴家

美国人唐世璋 John Thompson 身为琴人兼艺术顾问,有志于推广亚洲文化,提高亚洲艺术的国际地位,认为亚洲艺术亦应是「艺术」,而不应局限为「传统艺术」或「民族艺术」。
唐氏完成西方音乐学学士和亚洲文化学研究硕士课程后,进而深造民族音乐学。一九七四年开始学琴,师从孙毓芹「一九一五~一九九0」。孙公为河北人,一九四九年迁居台湾,一九八九年获「民艺大师」之冠,是首批获得这项殊荣的大师之一。
鉴于琴通行的演奏曲目较少,唐世璋于一九七六年开始按旧谱「打谱」,确定琴曲节拍(古琴旧谱虽详列调弦法、指位、指法,却未直接标明音符时值);集中研究神谱。一九七六年,唐世璋定居香港,开始就教于唐健垣,并向多位琴家请益,且到中国演奏其新「打」古曲。一九九二年,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神奇秘谱学术交流会》,唐世璋应邀出席并为焦点人物。
一九九一年,唐世璋完成神谱所有旧谱的打谱(共撰写三五0页五线谱)并自己录音(约五小时半)。然后开始从年代稍后的旧谱上学习古曲,专研浙谱。
一九八0年,唐世璋任香港亚洲艺术节编辑。一九八六年成为该节的艺术顾问,经常往返亚洲各地,观看演出,与表演艺人和艺术团体频密接触,回港期间则居于至今仍无汽车的长洲小岛,专心古琴打谱。

凤求凰

原出《梅庵琴谱》

《凤求凰》曲谱晚出,据目前存见的资料,迟至十六世纪中叶编辑的《西麓堂琴统》一书中始有刊载(同一时期的《风宣玄品》中尚有题材完全相同的《文君操》一曲)。而现在较常听到的另一首《凤求凰》与其曲谱的出现还更晚,那是上世纪初编辑的《梅庵琴谱》中所收录的。尽管这些都是后世弹唱流传的曲谱,但人们总是把《凤求凰》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风流韵事联系在一起。于是,《凤求凰》也就成了一首传统名曲。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唐世章_凤求凰.rmvb

12 李祥霆

著名古琴家、中国琴会会长、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

从1963年以来,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举办了40多场独奏音乐会。

流水

《天闻阁琴谱》管平湖打谱
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李祥霆_流水.rmvb

梅花三弄

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姬引>>。最早见于<<神奇秘谱>>。相传一千五百多年前晋国(265--420)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人把它移为琴曲(一说唐人颜师古作)。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梅花三弄-李祥霆.rmvb

13 王永昌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曾任95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学术委员,《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副主编。系梅庵派古琴帮瀛洲古调派琵琶主要代表。

捣衣

唐代清商大曲中就有这个曲名。琴曲中也有多种。目前山东琴派流行的一种,在历代琴谱中刊传较广。钱占寿所作的一种只见于他的《钱氏十操》(1880)中,曲调紧五慢一,颇有“捣衣捣衣复捣衣,捣到更深月落时。”的意境。传为唐代潘庭坚作。秋凉时节,家家妇女都为亲人制冬衣,为此需捣衣,故名《秋杵弄》、《秋院捣衣》。乐曲表现了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杨抡《太古遗音》分析其乐曲内容是:“始则感秋风而捣衣”、“继则伤鱼雁之杳然”、“终则飞梦魂于塞北”。李白曾有诗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捣衣-王永昌.rmvb

14 刘赤城

古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安徽梅庵琴社社长

刘赤城是中国古琴“诸城派”第三代传人,表有“中国大陆国家级音乐家”称号。

长门怨

长门,即古琴名曲《长门怨》,初出清代民间,系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阿娇虽用万金求得司马相如的华丽辞章,却再也无法求回从前汉武帝的感情。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琴曲《长门怨》,成为至今流传的知名琴曲。该曲音乐形象非常丰满,为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凄切的旋律表现了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后被谪长门宫时的愁闷悲思,其情如泣如诉,传神地描绘了陈阿娇如临万丈深渊中的绝望和悲凉心情。该曲在高音区有琴曲少见较激越的表现,低音区则哀婉凄丽,如泣如诉。现普遍用来表达世上被遗弃女子的悲伤。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刘赤诚-长门怨.rmvb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