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读后感

如题所述

“教学有效性”这一话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了 ,曾记得薛法根在一次讲座中说到: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有提高”、有“愉悦感”。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就用这个标准来检测我的语文教学是否有效。而今天读了余文森写的《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一文后,对“教学有效性”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他巧妙地“先从关于有效性的一个隐喻谈起”,引出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时间、结果和体验。“结果”和“体验”与薛法根所提的“有提高”、有“愉悦感”意思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此,余文森强调了“学习时间”。
文中说到:“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然而我觉得这个“学习时间”不能单从课堂上的40分钟来衡量,我们要衡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应该考虑学生学习所学知识的全过程。如:一年级学习拼音,有生甲,老师出示学习内容,就马上读出声母、韵母,拼出音节,已经掌握了。生乙,老师教,前学习后忘记,到第三天才掌握,初一看,生甲的学习效率高,生乙的学习效率低下,但生甲在幼儿园学过拼音,在暑假期间学习第二遍,而生乙才刚开始学习,那你说谁的学习效率高呢?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透过现象,去分析、去研究,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有效性”。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我想,一节课上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或正如薛法根说的“提高”,生乙比生甲多一点吧。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对学困生和优等生会有新的认识。
我觉得“学习体验”尤为重要,“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有些老师只看学习时间和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习体验,特别是到高年级,有些同学厌学,这样的体验还谈什么“有效性”呢?我们还是牢记孔子说过的: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接着,余文森又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他强调发展包括六个方面: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
由此可见,我们要做到教学有效性,首先,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其次,要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感悟。
再次,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既要关注眼前发展,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但更要关注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让学生受益一生。我想,这样的教学是最为有效的。
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最后,“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赞科夫)。作为教师,要多学习,多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