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后来把皇位给老四?????

如题所述

雍正帝在储位斗争中的胜利,有其必然性,这就是:

第一,他的才能和务实精神会取得一些人的支持,他的属人戴铎曾向大学士李光地称道其主子:“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大有作为。”事实上,在争夺皇储的斗争中,雍正帝提出整顿积习的振作有为的政治方针,与八皇子胤禩的仁义方针相对立,以争取人心。

第二,他善于耍两面派手法,从而欺骗了对手和康熙帝,使政敌不以他为意,没有集中力量对付他,从而轻巧地取得成功。

第三,他有一个集团,在关键时刻用上了力,如通过隆科多稳定京中局势,通过年羹尧控制胤禵和稳定西北地区。


扩展资料

12月20日,康熙皇帝去世。七天后,皇四子胤祯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雍正。不久,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就开始流传,并引发篡位说与合法继位说两派的激烈争论。而在民间传说中,更是广泛流传着多种版本的雍正篡位登基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

一是“雍正改诏说”:在太子胤礽被废以后,康熙特别宠爱十四子胤禵。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本来是想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当时胤禵正统帅西征,不在京城,于是权力很大的雍正就串通隆科多、年羹尧,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由“传位十四子”变成了“传位于四子”。

将允禵调回北京关押起来,太后想见允禵,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

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负责康熙的安全警卫及执掌卫戍兵权,而他是雍正的舅舅,那时只有他能接近康熙康熙病重时发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隆科多却把遗诏捏在手里,没有发出去。

等到康熙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皇子胤祯,即雍正。关于“隆科多改诏说”还有另一版本: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后面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三是“雍正投毒说”:康熙病重时,胤祯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后就一命归天了。也有人说是雍正气死了康熙,密谋登上了王位。

四是“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是当年的川陕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这些传说都把雍正描述成一个弑父逼母、改诏篡位、残害兄弟的暴君,而在这些传说中,最关键的就是雍正是篡位还是继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登基迷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9
从康熙末年的情势来看,继位者应为四阿哥胤禛。九龙夺嫡所谓九龙,分别为大、二、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大阿哥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后圈禁,终身未释。二阿哥康熙五十一年二废后,也是终身圈禁。九阿哥、十阿哥为八阿哥党羽,不多说。十三阿哥自太子二废后鲜少露面,有人说圈禁,有人说没有,反正和早年随康熙南巡北狩的恩宠有出入,而且他为四阿哥一党,不是皇位重要竞争力量。
后期康熙考虑的人,应该只有三、四、八、十四。
八阿哥看百度百科就知道,康熙五十三年死鹰事件后父子一度闹到决裂的地步,重病期间康熙嫌他忌讳甚至要将他从畅春园附近别院驱逐回京城王府,要不是九阿哥求情,性命垂危,而且他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废后就深得康熙忌讳,革除贝勒爵位,康熙立他的可能性不大(况且,能力上,四阿哥是很有竞争力的候选人)。
十四阿哥很微妙,很多人认为十四阿哥是雍正的对手,主要他在康熙五十七年被封为“大将军王”,出征准噶尔,手握重兵。但这个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为什么只给他封“大将军王”这个称号,有待遇,却不给和硕亲王的实衔?有人说,以示和其他亲王区别,表明对他的重视,但这样的说法显得康熙太张扬,他明确表示过不会立太子,用这种方式把胤禵抬出来,太高调,怪怪的。不管这是什么,都把胤禵特殊出来了,混淆了大家的思维,也让八爷党把希望寄托在了十四身上。第二,康熙六十年底,大将军王胤禵回到了京城,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康熙却命令他离开京城,回到西宁前线,而根据胤禵在西边的表现,实质性的胜利发生在这之前的康熙五十八年还是五十九年,记不太清了,此时前线也没什么大的战事,康熙却让他离开京城。九阿哥胤禟就说:皇父明是不要十四阿哥成功,恐怕成功后难于安顿他。如若真是继承人,没必要安排到那么远的地方,而且回来后故意赶走,难道康熙不怕自己万一之后继承人不能迅速赶回,朝廷被别人篡夺?因此,我觉得立胤禵当太子的可能性不大,康熙在太子事件上吃了两回亏,这回动真格要立继承人了,应该会想一个万全之策,不容许任何失败的可能性。假若立胤禵,叫他在后方户部磨练就是,何必放那么远,给他兵权,不是为了让他靠大兵夺天下,那比儿子们朝廷斗可怕多了,所以我想,他放的是烟雾弹,一方面给实力雄厚的八爷十四爷党希望,防止他们朝中过分生事,另一方面,给真正的继承人铺路,把最大的威胁放到十万八千里外面去,即使要生事,新皇帝只要控制住隆科多的九门,就有时间调兵遣将对付闹事的十四爷。
接下来是三阿哥和四阿哥。这两位在后期是稳定发挥的主儿,但有区别,三阿哥虽然受康熙褒奖,但那是他修《古今图书集成》,我对这个人了解不多,只觉得这个人比较优秀,读过很多书,早期三十六年康熙出征准噶尔时随驾亲征过,康熙四十七年告胤褆镇魇胤礽的也是他,儿子弘升被康熙亲封过“诚亲王世子”,犯过两次错,一次是康熙三十八年敏妃死丧期剃发,被削郡王爵,还有一次是雍正八年怡亲王死不够悲伤被雍正处置。如果斗得很厉害,势力很强,三阿哥应该早就被雍正整了,那么他在后期应该威胁不大,或者关系也没那么僵,可能主要修书去了,离政治斗争有一种遁去的感觉。不过这不代表他不讨雍正的嫌,从雍正王朝他爵位的一夺一予到最后怡亲王死时处置的一些言语来看,雍正有点看不起他……
再说四阿哥,康熙王朝的实事派。做得事很多,两掌户部,都干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康熙末年打仗的时候,十四官兵,他管银粮,重要性不相伯仲,甚至更胜一筹,他直接和官员打交道去了,威严也是在文武百官面前树立的,比打打杀杀强多了。
他的势力不说了,最有名的,九门提督步军统领隆科多,陕甘总督年羹尧,一个可以扣前线十四阿哥,一个可以一声令下关九门。这里说一句九门提督的重要性,隆科多的前一位是托合齐,此人是十二阿哥胤祹的亲舅舅,深得康熙器重培养。但在康熙五十年因为涉嫌伙同废太子胤礽篡位,而被议处凌迟。康熙极为震怒,因为如若没有及时防范,九门提督造反,得逞的几率是很大的。雍正有了这两个帮手,继位或者篡位的胜率都很大,可看过康熙没有铲除身边这个威胁,也没有更换九门提督,一方面他可能信任臣子和胤禛对他的忠心,另一方面,也许他意中的继承人正是胤禛,没有去削弱胤禛的势力。
另外,胤禛的弘历,所谓佳子佳孙,三代盛世,康熙对皇孙的恩宠,可谓罕见了。
从以上两大点,我坚信雍正是名正言顺继位的,当然还有一些小细节小推测没有讲。而且不管他怎样继位,他在皇帝任上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他有资格当这个皇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1-30
名正言顺,所谓的改十四成于四都是骗人呢的。清朝是满人的天下,只可能用汉语不用满语写这么重要的诏书?都是满蒙汉三语存档的。能巧妙的改了汉语的诏书能改满蒙的?而且诏书只会写孩子的数字排行不写姓名?你立遗嘱分家产会这个错误?而且古代是用繁体的数字,比如肆伍陆这样的。说雍正篡位的脑袋何在? 康熙死前几年只把雍正放在身边虽然放了他的权给了十四王爷权,但这正是帝王心术。而十四王爷虽然有兵权,但是粮草押韵是年羹尧这都是康熙一手安排的。十四就算对继承大统有意见相反也没粮食支持反。而康熙放雍正在身边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同时也是磨砺他的心性。当年被封为亲王的就几个,其他的都是郡王,低一等。而突然被放权放康熙身边陪他养老的就雍正一个,还是亲王。康熙这是为了不让他在继位争储一线同时在身边好好的指点和保护,也在享受下天伦之乐父子之情,同时磨练雍正,让他在无权时也要沉得住气。如果雍正没沉住气天天抱怨或者私下有动作就立14,如果雍正能沉住气就代表他是个帝王之才。康熙做的是两手准备

这个是我给所有怀疑雍正篡位的人的标准答案。楼下的说的比我详细压力很大我在补充下
而里面雍正沉得住气识大体,眼光长远,城府颇深是被康熙看中的。
楼下说相中弘历(乾隆)其实是有偏差的。真正喜欢的是弘时,说弘历是乾隆后来给自己脸上贴金。至于说到最后给十四王爷兵权的烟雾弹我上面也解释了,是为了保护真正的继承人同时磨砺雍正,虽然雍正被放权了但是手下还是有关键的用处的。如果雍正表现不出康熙所期待的就是另一种局面
第3个回答  2012-01-30
康熙一生为政尚宽,晚年使地弊政累积,国库空虚,吏治败坏。国家急需要一位强有力的继承人革故鼎新,整肃政务,推陈去旧,而不是需要一个守成者。这方面,八阿哥不行,他只能是一个守成者,十四阿哥年轻,魄力不足,经验欠缺。其他人更不行!唯有四阿哥铁面无私,人称冷面王,做事务实,求真,不慕虚名,勇于变革,任人不局一格,任事切和适宜,从不姑息养奸对待贪官污吏绝不手软。所以唯有把皇位传给他,康熙才放心,
第4个回答  2019-09-12
佟国维借着群臣举荐把老八干掉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