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

我希望哪个高手能把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打上来,名字和过程方法都要,越多越好!!急,在线等……

  [项目名称] 免疫球蛋白
  [英文缩写] Ig

  [参考值] IgG7.0~17.0 g/L
  lgA0.7~3.8 g/L
  IgM0.6~2.5 g/L
  lgD<200 IU/ml(0.6~2.0mg/L)
  IgE<100 IU/ml(0.13~0.92mg/L)

  [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生物体血液、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是检查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人类的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lgG、lgA、lgM、IgD和lgE,其中IgD和IgE含量很低,故我们常规所测定的Ig主要为lgG、lgA、IgM三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主要可分为三类:
  (1)几种不同的Ig水平增加:主要见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淋巴瘤等。自身免疫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lgG、lgA、IgM升高多见,类风湿性关节炎以IgG、IgM升高多见。
  (2)单一的Ig水平增加:又称为“M”蛋白病,主要见于:
  ①多发性骨髓瘤(MM),表现为仅有某一种Ig异常增高,而其他种明显降低或维持正常。其中以IgG型MM最常见,血清中lgG含量可高达70g/L,IgA型次之,IgD型较少见,IgE型最为罕见。
  ②巨球蛋白血症,是产生IgM的浆细胞恶性增生,血清中IgM可高达20g/L以上。
  ③一种或多种Ig水平减少: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前者属于遗传性,如瑞士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选择性IgA、IgM缺乏症等。继发性缺损见于网状淋巴系统的恶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烫伤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线照射所致。
  lgD升高主要见于lgD型MM。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患者IgD升高。妊娠末期、吸烟者中IgD也可出现生理性升高。
  IgE升高常见于超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外源性哮喘、枯草热、慢性荨麻疹,以及寄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药物所致的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IgE型MM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1
异常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学探讨(vip资料)
需付费下载

保健食品检验方法--ig检验
sfda网站和保健食品相关网站上都可以检索到。

关于牛初乳及其制品中免疫球蛋白G的检测方法

溶液配制:

1) 缓冲液A: 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pH6.5);

2) 缓冲液B: 0.05mol.L-1甘氨酸溶液(pH2.5);

3)IgG贮液:sigma公司IgG配成浓度约4mg.mL-1溶液,冷冻浓缩至200mL。

样品制备和检测:取一定量牛初乳粉,溶解于缓冲液A,制成浓度2mg/mL的溶液,用0.45mm微滤器过滤后进样。按下表方案使用缓冲液B梯度洗脱。控制不同进样体积(25~200mL)产生标准响应曲线(5mg到70mg)。IgG贮液用缓冲液A稀释后,制成IgG标准曲线(4~40mg)。通过280nm处吸收值监测洗脱液蛋白浓度。

表1 蛋白质G亲合HPLC的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min) 流速(ml/min) %A %B 梯度
0 1.0 100 0 -
0.5 1.0 100 0 -
1.0 2.0 100 0 线性
1.5 2.0 0 100 -
4.0 2.0 0 100 线性
5.0 1.0 100 0 -
7.0 1.0 100 0 -

具体操作可参阅国标GB/T 5009.194- 2003和曹劲松《初乳功能性食品》第10章。

3、 RID与HPLC的比较

一般地,HPLC检测结果将高于RID检测结果。

我们实验室对比研究了牛初乳IgG抗原决定簇部位(或第二抗体结合部位)和蛋白质G结合部位的变性动力学,证实:在实验温度(69℃~81℃)范围内,IgG分子上蛋白质G结合部位在热处理过程中更为耐热,或者说IgG抗原决定簇部位相对更为热敏感。从而,揭示了上述现象的本质:RID测到的IgG在整体变性程度上低于HPLC测到的IgG。因此,国外一些将RID和ELISA方法测定的IgG含量视为“免疫活性IgG”是比较科学的。

在各温度下IgG分子上蛋白质G结合部位变性反应各温度下的D值均比IgG分子上第二抗体结合部位变性反应的相应温度下的D值大,说明IgG分子上蛋白质G结合部位在热处理过程中要比IgG抗原决定簇部位更为耐热。该温度范围内IgG分子上抗原决定簇部位热变性活化能(270.55kJ/moL)大大低于IgG分子上蛋白质G结合部位热变性活化能(316.42kJ/moL)。在该温度范围内IgG分子上第二抗体结合部位变性反应的Z值为9.34℃,IgG分子上蛋白质G结合部位变性反应的Z值为7.25℃,可认为:IgG分子上第二抗体结合部位的稳定性在上述温度范围内相对恒定,而蛋白质G结合部位的稳定性相对容易随温度发生变化。在酸性乳清溶液中,也获得类似的研究结论。
上述研究结果即将发表于《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和《Journal of Food Science》。

4、其它

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并不排除其它可能的IgG检测方法。例如ELISA法,国内已经建立,而且有国外公司可提供试剂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