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有哪些?

如题所述

文言文虚词:

一、而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二、乎

(一)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如: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二)介词(一般用在句中)

类似于“于”的用法。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

三、者

(一)结构助词

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语气助词

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四、以

1、用作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

(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2)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

2、作连词

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

表原因时,可译作“由于”、“因为”。如:

(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3、用作动词

可译作“认为”。如:

(1)皆以美于徐公。

五、乃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⑵才,这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⑹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