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国的“合纵”策略最终失败,而秦国的“连横”战略能够成功? 答案简单点

如题所述

六国不同心 秦国破合纵
从六国联盟的内部来看
1六国自身难以长期保持一致。一方面是因为六国关系复杂。既然六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六国就应该坚持合纵,联合抗秦;但是,六国是六个政治、经济集团,集团内部诸国之间联盟的基础是目标一致、利益一致。阻止秦国东扩是六国联合的目标,六国联合抵制被秦国吞并是六国联合的利益所在。另一方面,六国之间既有利益一致之处,也有利益不相合之处。因为,六国除了需要集体对抗秦国之外,各国之间还经常发生战争。这些利益不一致的地方正是六国的软肋。其中,只要有一至两国违犯纵约,其他国家就会立即停止履约,导致合纵全面瓦解。
2.六国利害不一。在六国之中,韩、赵、魏三国,与秦接壤,是秦国东扩的首要打击对象。燕、齐、楚三国,离秦国遥远,受到秦国的直接威胁较小,这种地缘政治决定了六国对合纵的态度有很大差异。燕、齐、楚三国在韩、赵、魏三国没有灭亡之前,较少受到秦国的直接威胁,因此,对合纵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常常会受秦国的威胁、利诱而坐山观虎斗。韩、赵、魏三国的地缘决定了它们是秦国首要的打击对象,秦国动辄兴兵讨伐。在强秦的高压之下,韩、赵、魏三国也极容易在合纵与连横之间摇摆不定。

3.六国强弱不同。六国之中,齐、楚两国地广国强,因此,齐、楚两国是秦国统一天下的主要对手;秦国对齐、楚两国的联盟最担心,也最下工夫去做\"统战\"工作。

外因:秦国瓦解合纵
连横就是秦国化解六国合纵的一剂良方。仪破解合纵的方法是逐国游说,只要攻破一国即可攻破另一国。张仪就是用与苏秦一样逐国游说、各个击破的办法瓦解了六国的合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3
不用扯那么多,最简单就一个原因——关键人物死得早,而对手却活得长。
请注意:合纵的时间是——公元前333年~公元前241年——长达92年!

公元前333年——六国建立“合纵”盟约
公元前318年——第一次六国伐秦
公元前284年——“合纵长”遇刺,并为了找出凶手而自愿车裂身亡
公元前241年——最后一次六国伐秦

有没有发现:“合纵长”死后,合纵联盟仍然维持了43年!可想而知把对手压制到了什么程度。
当年诸葛亮死后坑了司马懿一把,被传为佳话。但那只不过持续了几天。
而“苏秦”死后43年,仍然可以促使六国联合伐秦,甚至打到函谷关,差点就把秦给灭了——逼得张仪出损招,“智取”没脑子的楚怀王(不是我黑他,能连续被同一个诈骗犯被骗两次,还逼得屈原跳江,也是没谁了),才造成决定性的历史反转——这是何等的成功?

所以,对于“合纵失败而连横成功”,我只能说,死人终究是无法和活人对抗的,更何况那个活人还是无耻之徒,又恰逢对手是个弱智君王。
可能有书呆子要跳出来说什么“历史的必然”巴拉巴拉…没错,历史的进程大部分是有必然性的,但是在几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往往是取决于某几个人、甚至某一个人的主观抉择的。
第2个回答  2020-07-26
最根本的原因(本质)在于过分依赖权谋机变,没有大力发产生产力。

六国过份重视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富国强兵,强兵者先富国,秦国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六国草木皆兵,百姓颠沛流离,哪里还可以好好生产建设。再者统一止战,天下人心大向,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于是“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为何?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耍什么小聪明都是雕虫小技,实力碾压一切。

反观现在“华约”已经解散,“北约”还能坚持多久是个待研究的问题。至于同盟国为什么会战胜轴心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也可以研究一下。
第3个回答  2012-01-25
因为六国各怀鬼心,还有齐国的君主太无能。
第4个回答  2012-01-25
六国不合,互相猜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