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10个字

如题所述

元宵节,也称灯节,它最早起源于佛教。早在2000多年前,东汉的僧人们会在正月十五这天观佛舍利、点灯敬佛,而佛法中点灯,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破暗为明。在每一个僧人的心中,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可在世人眼中,元宵节是一场盛大的灯会,得“闹花灯”,整个夜晚都沉迷在一片温暖的灯光中。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元宵节还是唯一的浪漫节日。古代女子“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灯会,才被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

过去,年轻男女人们燃一支细小红烛,小心翼翼放进纸扎的灯笼里,等到人声鼎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的灯火,给男女提供了邂逅的机遇,在热闹当中寻找那个一见倾心的人,将最美好的时光,定格在元宵之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6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05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因汉明帝提倡佛法,恰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此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扩展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06

元宵节,又称元宵节,起源于佛教。早在2000年前,东汉时期的僧侣就在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观察佛像并为佛像供光,佛法中的光会自行燃烧,照亮他人,并变暗。在每个和尚的心中,无论夜晚多久,白天总会到来。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元宵节是一个盛大的元宵节。它必须是一个“梦幻般的灯笼”,整个夜晚都沉浸在温暖的灯光下。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唯一的浪漫节日。古代妇女“不分三步走出家门”。只有到了元宵节,他们才被允许外出观看灯笼享受。

过去,年轻男女点燃一支红色的小蜡烛,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一个纸尖灯笼上。当人们的声音响起时,“公众在寻找他,然后向后看,但是那个人已经昏暗了。”

元宵节的灯笼为男女提供了机会,他们在熙熙,的夜晚,即元宵节的最佳时机,找到一见钟情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