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关于报考】

考研征途中,总有想放弃的时候,迷茫或徘徊时,总需要一些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我们走下去坚定地选择一所心仪的学校对考研成功至关重要,所以,想先分享一下我当初选择“北科”的心路历程。
(当然不仅限于“北科”哦~)

1、城市

北京,是离家很近的地方,是除了家乡以外我最想去的城市,气候、饮食、回家的高铁路程、将来就业选择范围等都促使我选择了这里。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选择,同学们可以通过考研去到自己向往的城市,或远或近,终究归于四个字:心之所向。

2、报考院校的报录比

选择院校时要通过报录比来衡量自己上岸的几率。

我本科就读于一所学风严谨的师范院校,成绩属于中等水平,所以参考“北科”往年的报录比我推测自己有很大的成功的可能性。

当然,这只是求稳的做法,考研是一个很看重努力的过程,逆袭成功比比皆是。

3、想报考的科目

“北科”在初试复试要考四大化学,所以,我个人在科目选择方面可纠结的地方不多。

但是,很多院校考研专业课是需要进行选择的,这时候我们要了解好自己心仪院校初试和复试科目是什么,是否需要考数学,尽量选择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科目。

4、本科学校以往的报考情况

本科院校以往的报考和上岸情况的关系分为两种:

第一种情况:以往学长学姐报考和上岸人数均有,这说明报考学校对我们本科院校具有还不错的认可度;其次,大家可以与这些学长学姐多多交流,学习借鉴。

第二种情况:若以往没有人报考,此时并不代表着我们不能报考,只是在收集材料方面需要费些心思,避免踩雷。

「专业课」

我的选择:
初试:物理化学+无机化学,
复试: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初试选择物化和无机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两门专业课对我来说整体逻辑性较强,比较好拿分;二是这两门课之间有重合的部分,可以缩短复习时间。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的复习从4月初开始,因为当时正在实习,所以也并未有很大的进展。进入暑假才开始正式的复习。

(1)笔记整理:

我用的课本是大连理工大学版的无机化学,配套买了无机化学学习指导。(各个院校或有差异,视情况而定)

4月-8月主要是看书+整理笔记,同步做书本及学习指导的课后习题。

(2)真题

“北科”考研的真题重复率或者说题型的重复率还是很高的。(此处不仅针对于无机化学,对“北科”的专业课都适用。)

在把课本和课后题复习完之后,开始做真题。此时,一份有正确答案的真题至关重要!!!

做题,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的错误原因,每个题考查的知识点。

我对真题也进行了整理,每道题的解法和考查的知识点都会进行注释,方便后期的复习。

(3)背诵记忆

无机化学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物质的颜色、性质等等都需要用心去记忆。

11月份之后每天都会拿出时间来对笔记上的内容进行巩固。

物理化学

(1)笔记整理

物理化学的复习比较晚,在7月份才开始,报了一个物理化学辅导班(此处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整理笔记+听物化课。

物化笔记的整理需要有自己的逻辑性,要尽量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到一起进行记忆。

在整理笔记的同时,完成课本和及相关考研指导上的习题。

有的章节是不考的,在“北科”出考纲之前大家可根据往年的考纲进行复习。

(2)结构化学

“北科”的物化里面会有部分结构化学的习题,关于结构化学的复习,我是从11月开始的,这部分不会给大家在成绩上拉开太大的差距。

我复习主要用的是北京大学周公度老师编写的结构化学,做了这本书上相应的课后习题。

关于结构化学的复习,有的放矢很重要。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1)笔记

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复试的科目,我当时是出了初试成绩之后才准备的复试,所以开始的比较仓促,没有进行笔记的整理而有些乱了阵脚。

为了对这部分的知识点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借了考研小伙伴的有机和分析的笔记。

建议大家在寻求帮助的同时,尽量提前准备复试。

(2)真题

真题至关重要,在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后就开始做真题,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向初试复习有机和分析的小伙伴请教。关于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部分的复习理念可参考物化中的结构化学。

专业课复习的经验总结

前期做好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基底。
后面就是一遍遍刷真题,再结合笔记进行整理归纳。
“北科”的专业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大家认真复习一定能考个比较满意的成绩。
在这条路上和考研小伙伴之间的相互帮助也很重要,大家报考一个学校,那么对专业课的讨论会更加方便,取长补短;若是报考不同的学校,知识总是想通的,互相促进才能更快进步。

「英语」

(一)单词

我的英语是开始最早的,因为专业要求,英语被我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4.3号正式开始用app打卡单词,因为有上岸学姐说单词第一遍可以快速过,节省时间多背几遍,所以我从4月到8月打卡最全的,后面由于专业课的压力以及大部分单词已经很熟了,所以就主要用单词本背。但是每天都背单词是肯定的。我一般早上7点到图书馆第一件事就是背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单词。单词是所有题型的基础,不仅要掌握基础意思,还要掌握各种词性和搭配,配合例句,尤其要关注考研中考过的意思。一词多义和熟词生义很重要,以及我会积累很多长得相近的词,这样对比来记加深记忆;词根记忆法,同一个词根把所有相关词全记下来;最后实在陌生记不住的词就用编故事法来记,就类似于刘晓艳老师那种,但我的单词都是我自己编的故事,所以就更容易记忆深刻。后期主要是以真题背单词,在二刷三刷真题的时候把还是不认识的单词短语记到本子上,反复的看和背,一直到考研前一天也不能放弃单词。

(二)长难句、语法

因为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这部分可以说并没有系统准备,个人觉得六级通过的话这一部分就可以略过了,如果基础实在差前期可以看一看网课。

(三)阅读理解

这里说的就是狭义的阅读不包括完型。在准备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阅读总分40分的重要性,我的82分也是因为我英语阅读一个都没有错。这部分也是和我的单词同步开始的。因为去年上半年在实习,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所以每天就只背一个小时的单词,精读一篇阅读。到7月初实习结束,将2001——2008年的所有阅读精读了一遍。精读就是指先不做题,把它当作一篇英文文章,每个单词、句子都弄懂。然后第二天花半个小时复习前一天的内容。这样基本就锻炼了长难句语法和单词了。暑假因为可以整天学习,我就每天精读两篇,到9月开学前,17年之前的所有阅读精读了一遍。暑假一开始我就花了几天时间看了唐迟老师的阅读技巧课,还是很有帮助的。在唐迟老师的基础上总结个人技巧。从9.1到11.24开始二刷,每天三篇,就是自己做题对答案看解析。我用的是张剑黄皮书的解析,我感觉很棒。这一遍一边做题一边总结技巧,把所有笔记就直接写在题旁边就可以,不用浪费时间摘抄。个别文章真的是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才能完全理解。(就是渔场那篇!!)最后一个月三刷也基本就是刷这些难理解的文章和题了。

自己总结的笔记1:

笔记2:

(四)完形填空

我个人觉得完形不用太早准备,有时间了看一些网课找找感觉就行。因为真题的完形真的不难。在你有了单词和阅读基础之后,完形就差不多能选对了。附我自己总结的答题技巧(真的只是我个人从错题里总结的“旁门左道”,感觉有道理的可以看看)。

(五)翻译

这一部分,我是看的唐静老师的翻译书,一篇一篇的做、看然后找经验,总结技巧。但是说实话,翻译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心思,因为考试时间比较紧张,极有可能写不完,到最后可能就是翻译比较粗糙的写上了。因为得分也不会太高,一般就是4~6分。也不太可能从这里拉开差距。在准备的时候,一定是要完全自己翻一遍,然后对答案,总结技巧,类似这种。

(六)新题型

新题型就是三种:小标题,排序,七选五。前两种很简单,但是出现概率不如七选五高。新题型我是看的唐迟+宋毅轩+自己总结经验。九月之后开始就行。小标题我就不说了,附一下排序和七选五我个人总结的技巧。

排序:

七选五

(七)作文

作文我准备的比较晚,但感觉并没有给我拉分。上岸武大的一个直系学姐给我推荐的石雷鹏的作文课,我感觉非常有帮助。总体来说就是不需要多高级,有套路和模板完全够了。主要是能记住,太高级的表达句式考试的时候根本想不起来,或者花费时间太长,其他题型没时间了。然后就是别忘了练字!

「政治」

备考资料

1、“荣系”:

肖秀荣老师作为资深老前辈,据说曾担任过考研政治的命题组副组长,他的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都是经典资料,里面出的题目被公认水平是最接近考研水准的。

可以说肖秀荣以资料取胜:

但网课真心不推荐,因为肖老的网课视频基本上很多不是肖秀荣本人,而是他的团队中别的老师。

2、“涛系”:

徐涛,政治经济学博士,以其幽默睿智的风格,被人称为“旺仔”“涛涛”,可以说是这几年最火的政治老师了,光微博粉丝就有三百多万。

基础阶段:《核心考案》

强化阶段:《优题库》(真题版)、(习题版)

冲刺阶段:《冲刺背诵笔记》

《6套卷》

先说《核心考案》吧,以最新考试大纲解析为基础,权威性强,对考试大纲按照考点进行条分缕析,重点语句和段落黑体加粗,方便考生重点掌握,每个版块后都有归纳总结,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表格化处理,更加形象、清晰,《核心考案》,先过一遍,对政治的知识体系就会有个大概的了解和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记,这个阶段要把基础夯实。

《优题库》能刷两遍以上最好,第一遍巩固知识,第二遍做错题,如果有时间的话第三遍再做老是出错的题。如果这本书可以充分掌握,政治考高分是完全木有问题的。

还有,徐涛的《冲刺笔记》大概10月份出版,体积小便于携带,浓缩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的很不错,早早准备12月份就会轻松很多。《6套卷》后期冲刺作为模拟卷,如果时间来得及再背背小黄书,听说押题很准呢。

3、“腿系”:

腿姐的话有前期有《考点复习全书》(基础阶段)

后期有《冲刺背诵手册》

《真题全解》《4套卷》(强化、冲刺阶段)

腿姐的这本冲刺背诵手册,和徐涛的那本内容差不多,对知识点的总结也比较到位,好像还有一本30天70分的刷题计划,大概也是10月份左右出的,有时间可以刷刷。

二、复习时间划分

大致分为基础、练习强化、冲刺(考前预测)三个阶段。大家的复习规划可能不尽相同,应根据个人的基础情况、时间安排、学习效率等来综合考虑,并及时调整。

说说我的建议,大家可以两个月一个周期,大概到考试前复习三轮。

1、7~8月(夯实基础)

学习任务:考研政治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时政除外)。

学习目标:理解每个知识点,做好笔记。

2、9~10月(习题强化)

学习任务:做历年真题,大量试题。

学习目标:近十年真题做两遍,找出规律;模拟题做一遍,做好错题笔记,反复分析。

3、11~12月(冲刺模拟)

学习任务:冲刺重点,学习时事政治,做模拟试卷。

学习目标:巩固核心知识点,理解出题思路;对全年时事政治进行梳理总结;做8套以上模拟试卷。

【关于心态】

考研前一天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对我们说:
“行百里者半九十。”
考研这条路确实有很多的苦难与考验,
但是也会收获很多。
承认自己的不足,
学会分享和学习,
学会鼓励和肯定自己,
劳逸结合,学会适当的放松。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祝学弟学妹们心想事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