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在农村非常常见,那么农村的留守儿童都面临哪些困境?

留守儿童会面临什么困境?

在大量的农民为了生计涌入东南沿海地区打工的同时,因积分入学政策、户籍制度以及城市学费高昂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他们只能把幼小的孩子留在家里,给老人照顾,因此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留守儿童问题。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也很难得到正确的指引和帮助,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隔代教育”的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尤为突出。照顾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大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且文盲居多,往往只能照顾孙辈的日常起居,学习上的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部分祖父母对孩子在校读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同时,由于爷爷奶奶对孙辈的溺爱,他们更加放任孩子,即便是管教,也存在交流、沟通上的“代沟”。因此,隔代监护人不仅大多缺少监督孩子学习的意识,而且孩子也往往不服其管束。这样一来,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变得任性妄为,在家中不听从老人们的话,在学校经常不遵守校纪班规,甚至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混迹在一起。在不少教师眼里,“留守儿童”已与“双差生”划上了等号,属于不讨人“喜欢”的一群,他们从教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家中得不到本该有的关爱和温暖,如果在学校也得不到鼓励和帮助,反而经常受到批评、讽刺和怀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缺乏生活的乐趣,结果必然会出现心理缺陷或行为变异。这样的作法,自然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心灵一旦受到伤害,就会留下长久的阴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其厌学甚至厌世心理的产生。

很多留守儿童,在只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就辍学了,有的到职业学校学习谋得一技之长,有的进入了工地从事着繁重的体力活,有的则南下打工,大多数的他们,走上了他们父辈曾经走过的路。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农民工有着身为留守儿童的童年记忆。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席使儿童缺乏爱与关怀的亲密体验,亲子分离的留守经历使很多儿童内心孤独、自我封闭,甚至对他们人格的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建立产生了极其不利的消极影响。

如今,曾经有着留守经历的新一代农民工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如何为人父母”的考验,他们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家庭观和人生观将对自己的养育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从根本上决定着新一代留守儿童成长的家庭氛围以及他们是否会成为问题群体。外出务工的年轻父母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也希望能够融入这些城市,曾经的留守经历让他们不愿孩子们再遭受同样的痛苦,然而城市高昂的房价和巨大的的生活压力让他们望而却步,使他们迫不得已做出将子女留守乡村的决定,留守儿童的代际传递就这样进行着。

中国在经历城市化,农民进城务工是大势所趋。不去打工,可能连家都养不活;扔下孩子,背井离乡去打工,这是千万农民无奈的选择。中国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仍将继续深化城市化和工业化 ,这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将脱离土地,更多的资源将流向城市,也意味着留守儿童的现象会更加普遍,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严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4
留守儿童面临最大的困境是心理。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孩子大都跟着老人一起生活。老人自身生活就比较困难,还要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是几个,能照顾得过来吗?所以说留守儿童心理上缺少父爱或母爱,身理上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要面对的问题太多太多,只有努力改变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2个回答  2019-08-14
留守儿童面临很多困境,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缺少父母的关爱,特别是三至六岁,是性格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没有父母的陪伴,大多跟着老人在一起生活,要么就是溺爱,要么就是放养,孩子缺少正确的引导,出了很多问题少年
第3个回答  2019-08-13
农村留首儿童作为社会转性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普通面临学校适应困境,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困境。期望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为留首儿童展开协同行动。让留首儿童从困境中走出来。
第4个回答  2019-08-14
留守儿童在农村非常常见,农村的留守儿童都面临着教育困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