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有哪些风俗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2-12
西班牙新年:众人争抢吃葡萄

在西班牙,当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

元旦这天,西班牙家长特别“仁慈”,他们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为按照当地风俗,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同时,大多数西班牙人身上会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德国新年:钱包放鱼鳞 钟响跳椅子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可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德国人元旦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新年换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乱穿衣,全年不顺利。此外,他们还会在钱夹里放几片鱼鳞,因为鱼鳞是新年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不少人还把马蹄铁钉在墙上,用来“驱妖辟邪”。

泰国新年:集体江河沐浴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很是精彩动人。

印度新年:痛哭不吃饭 见面泼墨水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

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英国新年:争着打井水 深夜迎亲友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

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新年打井水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来的水则是吉祥之水,所以元旦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拎着桶,向井边进发。

墨西哥新年:新年来临前不许笑

墨西哥的新年习俗有点怪,人们在元旦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墨西哥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有20天左右,按传统习惯,如果想获得好运气,一年最后五天内是不能笑的。
第2个回答  2006-02-23
  过年习俗
  欢父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过年的味道,约在一进入腊月便慢慢开始滋生蔓延了。萝卜一出,孩子们就会唱着这简单的儿歌,盼着过年。
  冬至一过,家家户户就要开始置办年货了。稍富裕点的人家,会到乡镇上炒制些米花糖,堵堵孩子们的小馋嘴儿。这米花糖是用糯米或大米膨化了,加上花生米、白芝麻和糖稀子(饴糖)一起翻炒的,炒出来后盛入特制的木框,在还未硬化之前切块,等一会儿凉了,再一方一方地起出来用塑料袋子盛了带回家放着。待孩子吵着要吃东西的时候给两块,咬起来崩脆香甜,常常是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
  腊月里挑个好日子,请人把喂来过年的猪杀了,腌腊肉,穿香肠。记得小时候我常常依大人的吩咐把挂在晾衣竿上的香肠腊肉抬出去晒,望着在暖阳微风中渐渐收水变香的香肠腊肉,再想想蒸煮出来时的香味,真的是要流口水。我们当地的习惯,一般不把腊肉香肠用柏枝熏烤,而是在天气晴好时晾晒,做出来别有一翻风味儿。
  到了腊月二十三,便是送灶的日子。说是灶王爷要回天上去禀报各家各户一年来的情况。一般会请一张灶王爷的画像回来贴在灶门儿上,还要在灶王爷嘴上抹些糖,让他老人家多说些好话。点上一对蜡烛三枝香,烧一张“灶诉”,送灶就完成了。常有孩子问大人去天上的路有多远,我曾听过一人说是五百里左右。因为灶王爷十来天就走了个来回,按一天走100里计算,地下到天上便是五百里左右。
  腊月二十三这天,还要除尘,一般是家里的女主人用长竹竿绑了扫帚把屋里屋外的阳尘清扫一遍,同时会安排半大孩子把屋前屋后的阳沟清理一次,挖去淤积的泥沙,来年雨水下来的时候才不至阻塞。
  到了腊月二十七,所有关于过年的准备工作都应该结束了,这时候过年的气氛才真正上来了。大人们会勒令全家所有的孩子洗澡,任你选取二十七到年三十的哪一天都可以,但必须洗。孩子们一般是选一个有太阳的下午烧一大桶水到晒坝边上去洗——有太阳晒着才不会太冷。有儿歌唱道“二十七,洗皇帝;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老母狗;三十天,洗神仙”。大约是二十七洗最好吧,三十天洗神仙的说法,怕是懒人的借口。

  年三十上午,记忆中多是看着父亲写春联儿,要帮着他裁纸磨墨,然后协助他用米汤把春联贴在门框上。这时心里却是受了户外零星的鞭炮声诱惑,那是小伙伴们偷偷地扯了三五几个鞭炮在马路上放呢!所以老是想着要往外跑,却又不大敢。母亲在灶房里准备着年饭,蒸“粑粑肉”和煮腊肉香肠的香味儿早就飘出来了,却也抵不住鞭炮的诱惑。一般都要等到下午才可以出去和小伙伴们疯玩儿。
  除夕晚上,是一顿绝对丰富的年夜饭。吃完之后,全家洗脚也是一出重头戏。孩子们必须要在大木桶中慢慢泡脚,说的是洗得干净,来年走哪儿都会碰上好吃的。说重头戏,并不是盼着来年能遇上多少好吃的,而是必须要洗完了脚,大人才发压岁钱。揣上压岁钱,孩子们多半就一阵风似地跑出去玩儿了。按理应该和大人一起守岁的,但因远不及和小伙伴一起闹好玩儿,所以是不大愿意在家呆的。
  到了接近十一点的时候,用不着大人召唤,孩子们自己都会急急忙忙地赶回来。因为十一点一到,家里就要烧“子时香”了,那是要放鞭炮的!稍大一点的孩子都会缠着大人,要争着去点鞭炮,等大人在晒坝边把鞭炮挂上,点好香烛,然后心里惴惴地用香火去点燃鞭炮的引信。从记事起,鞭炮就开始改进了,加了电光粉,并且越来越响。在夜里看着鞭炮爆炸时一团团梧桐叶大小的火光,远远地捂上耳朵还是会被“咚、咚、咚”的爆炸声震得一颤一颤的,那种感觉是既兴奋又有些害怕。烧完“子时香”,便应该上床睡觉了,这时候心里的兴奋劲儿多半还没过呢。

  初一早晨醒来,穿上枕边的新衣服,再套上母亲在腊月里纳的新布鞋,把昨晚旧衣服中的压岁钱摸出来再清点一次揣好,这时母亲煮的汤圆多半已经端上桌了。年初一这天,是不能说任何不吉利的话的,自己打小就学会了不停地告诫自己要注意着。记得初一早上不是吃汤圆就是吃面条,米饭是不煮的,如果初一早上吃了米饭一年的苍蝇会出奇的多。洗脸水也是不能倒掉的,估计和忌讳“倒、翻、死、蚀财”这一类的词有关。这一天也不能扫地,扫了地来年的跳蚤就会多,还不能用剪刀针线,否则来年会断不了与人吵架。这样那样的禁忌,一直要到年初三才能解除。

  吃完早饭,一大家了人就去各处先人的墓地扫墓祭祖,烧些钱纸香烛,再放上一两挂鞭炮,坟上的草是不能除的,要等到清明理坟的时候再除。转悠一圈下来,多半就已经中午了,这时小孩子的兜里揣满了零散的鞭炮,等到吃完了午饭,下午就和小伙伴邀三喝五地出去放。田边的稀泥里,大路边的牛粪上,竹林的断竹筒中,土墙的裂缝里,都会放鞭炮的好地方,甚至会找上个瓦片破碗什么的把鞭炮扣在下面放,小心翼翼地点着,然后远远地跑开,听到“咚”的一声炸响后便是一阵欢呼。那是简单而难得的乐趣。
  从初三开始,便开始走亲戚家去拜年了,一般亲戚家都有固定的哪天去拜年,亲戚多的一直会排到正月十四。

  初五过后,龙灯、狮灯、花灯、牛儿灯便登场了,到处都可以听到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龙灯最为常见。龙灯一般也就六到十二人,一个人专门唱,一个打鼓,一人敲锣,几个人耍龙。到人大门口,先是一通慢鼓,只见唱师五指向天一撮,锣鼓声便马上就停下来:“正月里来正月正,来到贵府耍龙灯。自从龙灯来朝贺呃,升官发财万事兴喽!”,“当、当、当”一通急锣,龙灯就在院坝里耍了起来。走哪家都要给点儿喜钱,四块钱(四季发财)、十二块钱(月月红)不论,新年头嘛,也讨个吉利。当然也有人不喜欢龙灯,瞧见远远地来了便把门关上。耍龙灯的也有唱词:“远看槽门大打开,近看槽门关拢来。主人不喜欢龙灯闹呃,正月间读书的状元材!”(也不知是嘲还是贺),锣一敲也就过去了。
  龙灯最小的一个人也可以耍,把支撑龙尾巴的竹竿插在后腰上,右手执了支撑龙头的竹竿就可以开耍。右手还要拿个小锣槌,左手拎了小铜锣,“铛、铛、铛”一敲,就行了。大的龙灯也有二三十人耍一个,但比较少见。这种一般不走小户人家,多是走茶馆、商店或是有钱人家。
  龙灯耍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据说过去正月十五要“烧龙灯”,龙灯耍完了,重新把龙送上天去,可惜没见过。
  狮灯、花灯、牛儿灯就少见多了,基本上类似于杂耍,一般人是弄不来的。这种也不走家窜户,多是要人请了才去耍半天。小时候常跑上十几里去观看,还记得清楚那个拿把破蒲扇的沙和尚,逗笑得很。
  正月十四晚上,孩子们有个节目是“请扫把神”,这“扫把神”是何方神圣我至今天还没弄清楚。对于我们来说那实际上是一种游戏。每个人从家里拿来一把破扫帚,到农业社的大晒坝集合,然后点燃了扫帚互相追打,谁玩得最疯,谁就是扫把神上身了。大家再把这个“扫把神”拥着村前村后走上几通,在明晃晃的月亮下面高声唱着歌,也不妨再追打几下,偶尔也会有人大声喊口令“一、一、一二一、爸爸不买米,饿死你!”
  正月十五过大年,我们当地有十五晚上出去“偷青”的习俗,不论见了谁家的青菜都可以拔些回去,被偷的也无可奈何。一年中唯独这一天晚上偷菜不算偷,“正月十五大月亮,蒜苗扯得光桩桩。”
  正月十五一过,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去了。有“诗”为证:十五烧完门前纸,大人做生意,娃儿捡狗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2-13
新年吃饺子守夜。
第4个回答  2020-01-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