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核算内容?

如题所述

固定资产核算是对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清理等业务的核算。固定资产的取得,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购入、自建、其他单位投入、融资租人、接受捐赠和盘盈等。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的那部分价值,在其有效使用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当期成本。固定资产清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以及各种不可抗的自然灾害而使固定资产遭到的毁坏和损失的处理。

固定资产的核算是指对企业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的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把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资产,当作资本性支出。

因此,应将为购置固定资产支出加以资本化记入资产科目,然后再根据各期的受益程度将其逐步摊销转作费用。同时,应将由于不断使用、磨损而逐渐丧失的固定资产价值,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提取出来,这不仅维持了企业再生产的进行,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落实《企业会计准则》所要求的将资本性支出分配到各个受益期。

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和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等。为了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应设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益”等会计科目。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可以分为折旧核算和增减核算。

1、折旧核算

依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对于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的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都必须按月提取折旧费。

而对于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等,则无须计提折旧。

2、增减核算

固定资产的增加主要是设备的购入、自行建造完成,其他地位或个人投资投入、融资租入、接收捐赠、盘盈等;固定资产的减少指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盘亏等。

固定资产增、减凭证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输入数据。在进行固定资产明细账核算时,要根据原始凭证,如固定资产验收单、报废单等,详细登记“固定资产登记簿”及“固定资产登记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固定资产的核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核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7

固定资产核算是对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清理等业务的核算。固定资产的取得,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购入、自建、其他单位投入、融资租人、接受捐赠和盘盈等。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的那部分价值,在其有效使用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当期成本。

固定资产清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以及各种不可抗的自然灾害而使固定资产遭到的毁坏和损失的处理。通过设置“固定资产” 科自核算上述各种情况,该科目借方反映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贷方反映固定资产减少的原值,借方余额反映银行期末各种固定资产的原值总额。


扩展资料: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查明有无丢失、 毁损或未列入帐的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

每年在编制决算报表之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以保证报表指标的真实可靠,在清查时发现固定资产毁损和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报经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后,在期末结帐前处理。

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减去责任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有损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应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不适用或不需用,需要对外出售或提前报废以及非正常损失发生毁损,另外由于对外投资、债务重组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核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把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资产,当作资本性支出。因此,应将为购置固定资产支出加以资本化记入资产科目,然后再根据各期的受益程度将其逐步摊销转作费用。

同时,应将由于不断使用、磨损而逐渐丧失的固定资产价值,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提取出来,这不仅维持了企业再生产的进行,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落实《企业会计准则》所要求的将资本性支出分配到各个受益期。

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和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等。为了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应设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益”等会计科目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有三个任务:

1、正确计算固定资产的折和修理费用,并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的核算,保证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2、严格管理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包括卡片的增加、删除、查询、打印、按月汇总、分类汇总等。

3、正确、全面、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使用等情况,保护生产资料安全完整。企业增加固定资产可以通过购置、建造等方式进行;通过出售、报废等途径减少固定资产。

为了真实地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实际情况,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体系。由于固定资产本身的特性,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总分类及明细核算。

在固定资产核算的账簿体系中,“固定资产登记簿”总账按原值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累计折旧”账户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价值;“固定资产登记卡”对其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计算折旧的方法有多种,如“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来进行的,它是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核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27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分为三个大方面,即对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清理业务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内容

1、构成固定资产的一般条件:

(1)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2) 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含2000元)。

(3)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确定:

(1) 购入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包装费、运输费、保险费和安装调试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原始价值。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原始价值。

(3) 改建、扩建增加的固定资产,按照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中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原值。

(4)其他单位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评估确认的原价记账。

(5)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作为原价。

(6)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

(7) 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凭证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原值。

(8)企业土建形成的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调价税,耕地占用税等,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购建固定资产时交纳的进口关税、增值税、建设期利息支出也计入原值。

(9)已投入使用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行调整。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内容

1、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2、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3、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扣除预计净残值,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降低到其预计净残值以下。

即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分摊。

四、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内容:

1、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

2、企业因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其会计处理一般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发生的清理费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3)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以及残料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4)保险赔偿的处理。企业计算或收到的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冲减支出,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损失,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扩展资料: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内容: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的定义:

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法按照用途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其核算通常是在年末或指定的核算期末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在无证据表明减值已发生的情况下,一般不做账务处理。

因此,不同会计期间的减值损失与时间的推移或正常使用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2)固定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时,不可避免地与折旧发生联系。

固定资产折旧是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作为折旧的基数,并在预计使用寿命的折旧年限内计提折旧。

(3)固定资产如果已计提了减值准备,则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则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但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积折旧不作调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核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10

固定资产核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