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2000到2010的经济、交通、文化的变化

要写2000到2010内的经济、交通、文化的变化!!!!

  一、城乡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差距变化

  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37%,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51%,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农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95年的2.71:1扩大到2005年的3.2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扩大。其中,1995—1997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降低到1997年的2.47:1。随后,农民收入陷入连续6年的低速增长期,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仅为1.95%,城乡居民收入比迅速拉大到2003年的3.23:1,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一号文件”,集中强调农民增收问题。2004年、2005年,农民收入增幅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大体持平,城乡收入差距快速拉大的势头趋于平缓,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直接关系到生活水平的变化。十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50.1%、58.6%下降到2005年的36.7%、45.5%,二者相比,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优于农村,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1995—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了1.25倍,年均递增8.42%;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增长了0.95倍,年均递增6.91%。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在波动中逐渐拉大,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由1995年的2.7:1缩小到1996年的2.5:1,随后迅速扩大到2003年的3.4:1,2005年调整为3.1:1,差距依然很大。

  二、城乡家庭财富差距

  从储蓄来看,人均存款额城乡差距悬殊,且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占城乡储蓄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95年,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3.8倍,到2004年短短十年的时间,就上升为4.8倍;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占城乡储蓄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20.9%下降为2005年的17.4%。也就是说,全国近60%的农村居民仅拥有不到20%的城乡储蓄存款。

  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来看,2005年城市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空调和家用电脑的数量分别是农村的5倍、5倍、13倍、13倍和20倍。城乡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水平呈层级差异,当电脑、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进入城市居民家庭时,城市已趋饱和的冰箱、洗衣机、移动电话才开始进入农民家中。

  三、城乡教育差距

  农村教育事业与城市也存在天壤之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城市中小学有设施完备的教室、图书室、实验室、活动室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在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简陋,尤其是贫困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桌椅板凳设施都不具备。教师资源分配也极不均衡,城市中小学师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农村。城市中小学学生人均拥有教师的数量是农村的3倍以上;大学生、研究生在城市中小学教师中比比皆是,而农村教师中大学生的比例要低得多,担负教育重任的多是高中或初中毕业的代课老师。

  二是城乡学生享有的教育机会不等。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达标率远远低于城市;农村学生在高考中也受到不公平待遇,同样的分数,农村学生没有大学可上,而北京、上海等城市学生却能读很好的大学。从升学率看,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农村都低于城市。城市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是100%的升学率,农村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升学率只有70%左右,大学生的农村生源只占20%左右。

  三是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异明显。
  2004年,我国农村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而城市是10年,两者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过低和初中以下学历人口比例过大。在15至64岁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1%;而在城市,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劳动力人口占到了14%。

  四、城乡医疗卫生发展差距

  十年来,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医疗卫生发展差距显著。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医疗卫生设施与城市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逐步扩大,城市居民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由农村居民的4.3倍增加到4.5倍;农村医务人员数量和素质更是远远低于城市,2005年农村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5人,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世界排名中居188位,列倒数第4位,占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仅享有20%的卫生资源。由于城乡居民医疗卫生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5.2岁和69.6岁,二者相差近6岁;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两倍多。

  五、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差距

  城乡社会保障差距是城乡差距最突出的方面之一。当前,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城镇91%的人口已纳入社保体系。1995—2004年间,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增加了47%,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增加了28%,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猛增至原来的15倍多,参保人员以城市居民为主。各大中小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都比较健全,各项救济制度已建立。而在农村,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基本为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除一些发达省份在试点外,其他省份仍是空白。城市居民享受的物价、住房等各种补贴,农民更是不可能享受。近几年,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步推开,农村医疗保障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到2005年末,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1.79亿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24%,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差距略有缩小。

  六、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

  十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居民用水普及率由1995年的58.7%提高到2005年的91.1%;用气普及率由1995年的34.3%提高到2005年的82.1%;道路长度由13万公里增加到24.7万公里;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成倍增加,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最基本的农田水利设施长年失修,近一半的农村居民尚未饮用上自来水;5.7%的行政村至今没通公路,能源网、信息网建设更加滞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仍是当前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的生动写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以至于“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城乡差别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城乡差别的全面性。城乡差别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表现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落后于城市,而且体现在生活质量、环境、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二是城乡差别的严重性。城乡差别由来已久,且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悬殊的国家之一,以至于出现“城市中国”和“农村中国”两个中国并存的感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