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代君王叫“帝”,到了后面的宋朝君王叫“宗”?

如题所述

主要是汉朝的皇帝很多没有庙号,所以用谥号来称呼,比如文帝、武帝,而后来由于谥号加得越来越长,实在是不好记,于是只用庙号来称呼。主要是唐以前按照谥号,唐以后按照庙号。

01.谥号与庙号

谥号始于西周,用于评价一个人生前的是非功过。而庙号始于商朝,是君主给自己有大功的祖宗追加的,以此表示他功劳卓著,可以进入家庙享受供奉,比如商太祖。当然,天子的家庙叫太庙。但是庙号自周朝开始被废除,所以只有文王武王,没有周太祖。一直到了汉朝才恢复庙号。

但是汉朝对于庙号要求十分严苛,只有开国之君,抑或文治武功十分卓越的帝王才可享有。所以西汉只有刘邦刘恒刘彻和刘询四帝有着庙号。还有其他有庙号的皇帝,但是被刘秀给踹出去了。东汉一朝,也只有三个皇帝有庙号。所以对于汉朝的26帝,都是称呼他们的谥号,不过由于所有皇帝都有“孝”这个谥号,在称呼上就刨去了“孝”字。

02.过度泛滥的谥号使得庙号代替了谥号

能加谥的字就那些,到了800年后的唐朝,谥号已经长达七个字,比如李渊,谥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实在不好称呼,总不能叫神尧帝,文武帝吧,那李治还是“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难道叫天皇?所以就要想个别的称呼来称呼他们。

正好从曹魏开始,只要是个皇帝,都能进太庙,享受供奉,拥有庙号。而庙号又比谥号简短易记,于是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以唐为分界线,唐之前称谥号,如汉武帝,唐之后称庙号,如宋仁宗这样,编纂史书的时候就可以少写点字,写唐高祖而不是唐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帝王也就更好区分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0
汉朝的君王称帝,那是他们生前的帝号。到了宋朝君王大多数称宗,那是因为他们是守成的帝王,只有开国的帝王才能被称为祖,比如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称为宋太祖。后边的历代君王就被称为宗。
第2个回答  2020-01-10
这个跟谥号和庙号有关。汉代以前多用谥号称呼叫“帝”,唐代以后谥号越来越长不好称呼,后来都改用庙号“宗”来称呼帝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