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美国七十年代的教育也是应试教育,并且中国现在的模式就是从美国七十年代学来的,那为什么美国

七十年代甚至之前的科技发明和诺贝尔奖比现在还多厉害,而中国却没有。第二,如果中国的教育也能样,中国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美国

首先,诺贝尔奖每年都评,并不会比以前少。只不过没有颠覆人类世界观的成果,导致人们不知道谁获奖了而已。我想关于这一点你应该能理解,科学的发展本身存在爆炸期与平缓期的区别。其次关于应试教育,我们不能否认它对中国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民族众多,人民生活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再没有比应试教育更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选拔模式。这几乎是穷人和富人,屌丝和权贵唯一同台竞技的机会。不可否认它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子的创造力,但也有效地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建设人才,使他们成为促进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说到这你应该明白,应试教育虽然培养科学家力有不逮,却是培养工程师的利器。最后说说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素质教育的一定是随着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然那就不是幸事,而是灾难。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在同一所大学里,以同样的分数考进来的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往往城市里的孩子身具特长,在社团和学生会活动中往往表现得更加活跃,也更受人欢迎。你可以把这理解为综合素质高的表现,而农村的孩子的,大多没有条件学习特长,即便他们有幸和城市的孩子考了同样的分数,也要吃更多的苦,因为他们享受的教育资源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的按素质选拔,无疑残忍的,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而且也可能激化中国的社会矛盾。
现在我说说那个隐藏最深的问题,美国七十年代实行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是人才选拔和培养成本最低的模式,在这期间出现许多永载史册的科学家,是得益于西方十七十八世纪关于力学和电磁学的科学积累,而这些积累实际上是启蒙运动思想解放的发力,与教育模式无关。近代科学平缓发展期,中国的科研成果仍然不如美国,教育模式是原因之一,但是我国不同于美国的精英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像是一种惠民的,普适的教育。我敢说中国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不足美国人的十分之一。在美国,他们会告诉穷人的孩子,应该争取自己的权利,反抗家庭作业,充分发展兴趣爱好。然后告诉精英阶层的孩子,必须严格完成任务,严格要求自己。利于让精英的后代,继续掌握资源分配的上游,然后以福利的姿态惠及下游。在中国由于社会主义的特性,导致素质教育的步伐开始会更加缓慢,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但是,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随着共同富裕的接近,甚至随着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到来,素质教育的步伐会越来越快,所以我认为有理由相信,在二十一世纪中后页,中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会超过美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4
因为应试教育已得到高分为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灌输的是一些僵硬的、已经成熟的做题方法或固定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孩子们变成考试的机器,不在独立思考、创新思考,当然也就没有了创造力。所以说,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