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15个人物,人物重要事件

如题所述

首称皇帝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人皇,人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天子自称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命曰制,令曰诏,盖二者效令不同也)。   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以上这些规定,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万代地在其子孙后代中传续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05
影响中国历史的15个人06-10-28 17:01 发表于:《角落》 分类:未分类
1、周公—建立了中国雏形并确立了“易”的思想;
2、老子—伟大的思想家,建立“道”的学说;
3、庄子—思想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4、孔子—教育家、思想家,注释了“易经”,建立儒学;
5、墨子—思想家,建立墨家学说;
6、孙子—思想家、军事家;
7、屈原—最早的、有影响的爱国者;
8、秦始皇—领导建立和奠定中央集权国家;
9、李斯—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策划、组织、实施者;
10、陈胜—首位农民起义领袖,“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打破平民与贵族的界线;
11、董仲舒—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12、康熙—奠定中国近代疆土版图;
13、孙中山—中国王权的终结者;
14、毛泽东—改变中国和世界格局,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奠定了现代中国工业发展基础;
15、邓小平—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12-02-05
轩辕黄帝 统一北方文明开始
仓颉,造字使我们的文明可以传承下去
管仲,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孔子,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秦始皇,开创了封建时代的序幕、
白起,长平坑杀40万赵军为秦始皇统一做出了贡献
陈胜,第一代农民起义军做出了表率
武则天,延续贞观之治开创“贞观遗风”、
溥仪,中国最后一位皇帝、
毛泽东,新中国创始人、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设计师、
第3个回答  2012-02-05
1、周公—建立了中国雏形并确立了“易”的思想;
2、老子—伟大的思想家,建立“道”的学说;
3、庄子—思想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4、孔子—教育家、思想家,注释了“易经”,建立儒学;
5、墨子—思想家,建立墨家学说;
6、孙子—思想家、军事家;
7、屈原—最早的、有影响的爱国者;
8、秦始皇—领导建立和奠定中央集权国家;
9、李斯—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策划、组织、实施者;
10、陈胜—首位农民起义领袖,“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打破平民与贵族的界线;
11、董仲舒—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12、康熙—奠定中国近代疆土版图;
13、孙中山—中国王权的终结者;
14、毛泽东—改变中国和世界格局,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奠定了现代中国工业发展基础;
15、邓小平—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