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父母不爱夸孩子,反而热衷于打压教育?

如题所述

父母喜欢用这种打压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因为他们害怕孩子会骄傲,会有虚荣心,也是希望孩子脚踏实地,能够变得更好,所以他们用打压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却很容易导致孩子被父母“贬”得毫无自信,总觉得自己满身缺点,一无是处。

这种沟通方式就是典型的暴/力沟通,而我们应该提倡的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就是一种基于爱的有效沟通方法,有助于我们化解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什么是暴/力沟通,就是把自己的观点或意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要别人服从自己的命令,往往说出来的话让对方听了非常不愉快,语言中会带有评论、指责、侮/辱等字眼。

说话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本意是出于好心,是想提醒一下,但对方感觉不舒服,说不定还会引发争吵。

比如,家长喜欢指责孩子:“你到底做不做(作业)?磨磨蹭蹭的什么意思?如果不想学习就直说!”

这是典型的指责,家长并不了解孩子为什么做作业会磨磨蹭蹭,只想让孩子“听话”后好好学,可是这话说了之后孩子反而更慢了,有的孩子甚至做都不肯做了。

所以语言表达不对,会/激/发/矛盾,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正所谓说得多错得多。

鼓励

如果讲话的人讲的话让对方很反感,那么这个时候,最好停止表达,什么都不说。

其实我们的感受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自己的需要,比如要求孩子认真学习,要求孩子考试成绩优秀,要求孩子……这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冷静思考一下,这些是我们自己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对吧,而当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期待值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使用了/暴/力/语言,忍不住会指责和批评孩子,有时候还是/侮/辱。

因为原生家庭就是这样沟通的,所以我们也会顺从本能反应,沟通时会如父母一样冒出了这些暴/力的语言。

事实上亲子之间的沟通真是一门艺术。非暴/力沟通,其实也是给孩子心理营养。

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不要打压,也不要简单粗暴,这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 孩子更需要的是足够的心理营养——肯定、认同和赞美。

我们要放下对孩子过高的期待,充分了解孩子,包括他的优势、潜能,或者是他先天的一些特点。

给孩子的期望值要适中偏高一点,让孩子努力一把就能达到,如果达到了下一次可以稍微调高一点,如果达不到,就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然后循序渐进。

谁都有会情绪,尤其是孩子,他们还不懂得控制情绪,所以我们要学会了解孩子,要知道情绪的背后,藏着孩子的心理需求,可是他自己也许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就需要家长懂得倾听,并引导孩子说出内心深处的渴求。

沟通的能力决定生命的品质,而语言是思想的反映,美丽的语言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8
有些父母可能会选择打压教育而不是夸孩子,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
1. 对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有些父母认为夸孩子会让其自满和骄傲,从而影响其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而打压教育则被认为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积极性。
2. 教育方式的不同:有些父母认为打压教育可以带来快速的进步,而夸奖孩子则可能会让孩子自满而没有进步的动力。这种方式下,孩子会产生一种消极的竞争意识,从而对家长持怀疑态度。
3. 对孩子的期望不一样:有些父母的期望值很高,尤其是在学业方面,他们认为孩子的成绩从来都不够好。因此,他们总是批评孩子,督促其进步,以达到其自己的价值观。
然而,夸奖和打压教育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只有在恰当的时候采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夸奖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心,激发其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打压教育虽然可以促进孩子的自律性和学习效果,但过度的压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
因此,父母们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情况,适时采用夸奖或打压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发展,倡导以关爱和理解为主的教育方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1
很多父母不爱夸孩子,反而热衷于打压教育,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 成长环境:有些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也没有得到太多的赞扬和鼓励,因此在自己成为父母后,也不太会夸奖孩子,而是更加重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2. 教育观念:有些父母可能认为夸奖孩子会让他们变得骄傲自满,影响他们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更倾向于打压教育,让孩子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
3. 文化背景:在一些文化背景下,夸奖孩子可能被认为是不合适的行为,因为这被视为是炫耀和自夸的表现,因此很多父母往往不会夸奖孩子,而是更注重教育和训练。
无论是什么原因,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成长发展,适当地给予孩子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认可和尊重,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学会平衡,既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也要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平衡夸奖和打压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供父母们参考:
1. 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需要被认可和尊重,父母应该适时地夸奖和鼓励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认可和支持。同时,父母也应该关注孩子的负面情绪,尽可能减少打压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2. 注重教育和训练: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适当的打压教育可以让孩子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打压,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
3. 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天赋,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和训练,不应一刀切地对待孩子。对于一些天生比较优秀的孩子,父母可以适当地夸奖和鼓励,但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过于自满和骄傲。
4.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会更愿意听取父母的建议和意见,也会更加乐意接受夸奖和打压教育的平衡。
总之,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尽可能地平衡夸奖和打压教育,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潜力和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21

有些父母可能认为夸奖孩子会让他们过于自信,导致他们变得骄傲自满,从而影响孩子的进步。此外,一些父母也可能认为孩子应该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就,而不是听到别人的夸奖。 另一方面,一些父母可能会采用打压教育,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因此,父母应该采用鼓励和支持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成长。在孩子取得进步和成就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同时,父母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第4个回答  2023-06-21
有几种可能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一些父母可能不爱夸孩子,而更喜欢打压教育。

1. 教育观念:一些父母可能认为夸奖孩子会让他们变得骄傲自满,从而导致他们不努力进取。这种观点认为,只有通过严苛的教育才能激发孩子的潜力。

2. 竞争压力:在某些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家长可能感受到来自其他家庭的竞争压力,他们可能认为夸奖孩子是软弱的表现,会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竞争意识可能使得他们采取严厉的教育方式,以确保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3. 个人经历:有些父母可能没有接受到夸奖或鼓励,他们可能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成长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不愿采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4. 教育误区:一些父母可能误认为,通过鞭策、威胁或打压可以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忽视了鼓励与赞扬的积极效果。这种误区往往来源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父母不爱夸奖孩子,但也有很多父母意识到了积极鼓励的重要性,并且在孩子教育中采取了积极的态度。每个家庭和个体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同,这也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