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总量备案制管理和编制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7
区别在于控制总量人员没有编制,事业编是稳定的铁饭碗,事业编上岗之后只要不犯重大错误,就可以一直做到退休,退休后每月都能领退休金,在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能够达到本地城市的平均水平之上。
1、正式编制是编制在事业编内的人员,一般来说,在编老师就属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待遇一样;
2、控制总量则是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招聘的人员,没有编制。
控制总量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有编制,但是编制不落在个人身上,而是在单位。控制总量内人员意思是不再新增员工人数,在人员总数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内退或辞退一些人员,再新招同样数量的人员,又或者内部人员之间调岗。
制数人员一般是事业单位招考的岗位,待遇上享受在编人员同等待遇,签订聘用合同,一般是3年,录用后暂不办理入编手续,职位调动只限本县内,跨县需要参加招聘考试,有空编时直接从控制数补充,再办理入编手续,类似于临时聘用人员。人员控制总量内的工作人员在公开招聘、职称考评、岗位聘用、考核奖惩、薪酬分配、社会保险、管理使用等方面,适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同工同酬,同等待遇。
事业单位编制事业单位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
二是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具体来说事业单位编制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事业编
所谓事业编,就是指用人单位在确定拟录用名单后,发放《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通知书》,凭该《通知书》与拟录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简单来说,就是进入了体制内。事业编内的人员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也就是像公务员一样,由国家负担工资等开支。
控制总量备案制
控制总量备案制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待遇和事业编制是没有区别的。控制总量实际就是浮动编制。不具体到个人,编制隶属于单位,你人在单位,那么就挂上编制,如果辞职或辞退,那么就收回编制继续给下一个人用。医院、中职院校、幼儿现在多属于这一类。简单来说,就是目前编制数量不够,而单位的用人需求较大,因此采取控制总量备案制来控制编制数量,但通过控制总量进入单位的人在岗期间享受和事业编人员同等福利待遇,只不过没有编制。
控制总量又称控制数、控制总数量、人员公知总量备案(管理)、人员控制数。是为了满足事业单位实际用人需求,逐步破除编制限制的新尝试。与在编同工同酬,同等待遇。在岗位聘用、职称考评、薪酬分配、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管理使用等方面完全一致,但是不计入编制,纳入控制总量的教师没有编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