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射性物质的计量单位

如题所述

下面概念简介:
    
    首先,哥文中提到的西弗,在公式中表示为sV,港台惯用西弗,我朝律法校订为:希沃特。
    
    
    Sv是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叫做计量当量,1西弗=1焦耳(辐射能量)/公斤
    
    1西弗=1000毫西弗=1000微西弗
    
    所以呢,用西弗来衡量辐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尤其是衡量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人体形成射线照射时,产生的伤害,比较直观。
    
    贝克勒尔,是指单位体积内,如果还有了放射性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在一秒中内,会发生多少次衰变。
    
    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衡量单位体积内,放射性物质活跃度的值。
    
    这个单位体积内的放射性物质如果接触人体、或者被摄入人体,在其代谢出体外,或是衰变为无辐射物质后,会人体产生何等程度的威胁或伤害,应该以具体的检测到放射性物质,比如碘131的具体参数,换算为当前放射性活度下,该物质比如自来水,空气接触人体,摄入人体后产生的可能伤害,既年辐射剂量才是真正对公众安全有意义的数据,才是可以真正产生公信力的数据。
    
    以下为一些参考资料:
    
    对于日常工作中不常接触辐射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微西弗—2000微西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的辐射。
    
    当短时辐射物质摄取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如果这个数字超过100,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注意短时间的概念,一般也就是1小说左右罢了)
    
    这是哥刚刚发现的几则数据相对详细的新闻: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环保部门设在黑龙江省饶河县、抚远县、虎林县的三个监测点的气溶胶样品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这三个监测点的浓度分别为0.83-4.5×10-4贝克/立方米、0.68-6.8×10-4贝克/立方米、0.69-6.9×10-4贝克/立方米,相应的国家标准(GB18871-2002)规定限值为24.3贝克/立方米。所检测出的放射性剂量值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之内。
    链接: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3/27/5388153_0.shtml
    
    国家规定普通公众受到一年辐射剂量为1豪西弗水平,按照该水平换算成碘-131数据后,相当于10贝克/立方米的碘131剂量持续吸入一年。这一数据,相比目前检测到的0.0001贝克/立方米,实在相距甚远。
    原链接:http://shanghai.xinmin.cn/msrx/2011/03/29/9983544.html
    
    从这两条新闻看呢,似乎目前的确是安全。但是信息的公开度上、行为的公信力方面,是不是应该表达出更多的诚意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