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什么止渴?有那么一个名词,

如题所述

成语是饮鸩止渴。

饮鸩止渴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自】:《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白话文:就好像以附子充饥,用毒酒解渴,还没有真正起效,人已经死了。

【示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饮鸩止渴的近义词:剜肉医疮、饥不择食

1、剜肉医疮    wān ròu yī chuāng

释义: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疮:伤口)。 

2、饥不择食    jī bù zé shí

释义:指如果肚子饿了,就不再挑拣什么东西,不管什么都吃。

饮鸩止渴的反义词:高瞻远瞩、从长计议

1、高瞻远瞩    gāo zhān yuǎn zhǔ    

释义: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瞻(zhān):往上或往前看。    

2、从长计议 cóng cháng jì yì 

释义:慢慢儿地多加商量。现也形容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2
词 目: 饮鸩止渴
发 音: yǐn zhèn zhǐ kě
释 义: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 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方法不对。
  【结 构】连动式   【近义词】饥不择食、急功近利、漏脯充饥、剜肉补疮、抱薪救火   【反义词】从长计议   【押韵词】笼山络野、穷里空舍、攀藤附葛、弥山遍野[1] 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2] 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正音】 鸩:不能读作“hè”。   【辨形】 鸩:不能写作“鸠”。   【辨析】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都指只顾眼前需要。但“杀鸡取卵”偏重损害了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偏重指办法有害,后果严重。[2] 编辑本段成语示例  ◎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我们现在毫无计划地滥采自然资源,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在现今的商业时代,生产商只靠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词 目: 饮鸩止渴
发 音: yǐn zhèn zhǐ kě
释 义: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 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2-16
成语:饮鸩止渴
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解释: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示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第4个回答  2012-02-16
成语:饮鸩止渴。
词语搭配:饮水止渴,饮酒止渴,饮茶止渴,饮汤止渴,饮浆止渴,饮露止渴,饮奶止渴,饮汁止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