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乘数是一个数,积就是两个数的乘积?

如题所述

乘法口诀表是按递增规律整理的。乘法口诀表中发现的规律如下:

任何数字和1相乘都等于数字本身。任何数字乘以2都能得到一个偶数,乘积的末位数字出现2,4,6,8各两次,0一次。3和1到9每个数字相乘,乘积的末位1到9都有,并且乘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任何数字乘以4都能得到一个偶数,乘积的末位数字出现2,4,6,8各两次,0一次。任何数字和5的乘积的末位只可能是0或5。

任何数字乘以6都能得到一个偶数,乘积的末位数字出现2,4,6,8各两次,0一次(7)7和1到9每个数字相乘,乘积的末位1到9都有。任何数字乘以8都能得到一个偶数,乘积的末位数字出现2,4,6,8各两次,0一次。9更有意思,9从1乘到9,十位数字从0递增到8,个位数字从9递减到1,并且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恰是9。

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已有两千多年,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古时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止,与使用的顺序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诀开始的两个字“九九”作为此口诀的名称,又称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已有两千多年。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