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文字狱,朱元璋比康熙多去了。为什么只说清朝?

如题所述

  明太祖时期的文字狱数量不少,但影响很小,处罚人数也很少,不像康熙年间动辄连坐,满门抄斩。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史稿,并延揽江南一带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在叙及南明史事时,仍尊奉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还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如直写努尔哈赤的名字,写明将李成梁杀死努尔哈赤的父祖,斥骂降清的尚可喜、耿仲明为 “尚贼”、 “耿贼”,写清军入关用了 “夷寇”等等,这些都是清廷极为忌讳的。这部《明史辑略》刊刻后,起初并无事,只因几年后几个无耻小人,想去敲诈庄家,才惹出事来。当时主事者庄廷鑨已死去多年,庄父仗着有钱买通官府将敲诈者一一顶回。不想一个叫吴之荣的小官一怒之下告到了北京。鳌拜等人对此大感兴趣,颁旨严究。于是与庄氏《明史》有关连的人大祸临头。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二十六日,在山水秀丽的杭州城,清军将《明史》案一干“人犯”七十余人(为《明史》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卖书的、买书的、刻字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在弼教坊同时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一时血溅人间天堂。“主犯”庄廷鑨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另有数百人受牵连发配充军。
  明史案开了以“逆书”索赂的恶劣先河。一些恶棍效法吴之荣,去挑别人书文中的纰漏,牵强附会,指为“逆书”,漫天敲诈。如孙奇逢所编的《甲申大难录》被人控告是纪念亡明,孙奇逢因此被押进京入狱,经人营救方才出狱。后来竟发展到歹徒们索性自制逆书,想敲诈谁就把谁的名字列上。这要数沈天甫、夏麟奇、吕中等人胆最大、心最黑。他们刻印一本诗集,假托为陈济生所编,书中作者为大江南北名士巨室七百余名。康熙六年(1667年)沈天甫到内阁中书吴元莱家索银两千两被拒,遂将此书检举报官,经刑部审理大白真相,沈天甫四人被斩于西市。
  黄培诗案
  康熙五年(1666年),山东发生了黄培诗案。黄培是山东即墨人,明末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明亡后,隐居在家。曾经接济过于七农民起义军,所作诗如“一自蕉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杀尽楼兰未肯归,还将铁骑人金徽”、“平沙一望无烟火,惟见哀鸿自北飞”反映出黄培反清的民族思想,他还和一帮同道结为大社。告黄培的人是他家世奴家仆黄宽之孙黄元衡。黄元衡本姓姜,在他考中进士、当上翰林后,为了归宗还姓,解除与黄家的主仆名分,就向官府控告黄家私下刻印并收藏有“悖逆”的诗文书籍等。因此黄培等十四人被捕入狱,被处斩。姜元衡还嫌不够,又伙同恶人上了一道《南北通逆》的禀文,指控顾炎武等“故明废臣”和对清廷怀有二心之人,南北之间的通信,不是密谋造反,就是诽谤朝廷。在这份居心叵测的禀文中,姜元衡点了约三百人的名字,企图制造一件大案。此案果然被弄到奉旨办理的地步,山东总督、巡抚也亲自过问。顾炎武为此被囚禁了近七个月,经朱彝尊等人四处营救才出狱。
  朱方旦案
  康熙十九年(1680年),湖广有朱方旦者,自号二眉山人,聚徒横议,撰《中说补》,谓中道在两眉间山根上,……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侍讲王鸿绪得方旦所刻《中质秘书》,指摘其中有诬枉君上,悖逆圣道,蛊惑民心之处,次年二月,九卿议复‘乞正典刑,以维世道’。结果朱方旦被斩,弟子陆光旭、翟凤彩、顾齐宏亦被判为斩监秋后处决”其三大罪一则谈传教信仰,具出世法,略去帝王臣庶之阶级也;二则信徒之多也;三则发明记忆在脑不在心,以为立说新异也[5] 。吴伯娅的《朱方旦》中说“表现清朝统治者愚昧无知,顽固落后,以致臣民因持一些科学和进步观点而遭到杀害的典型事例。
  《南山集》案
  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对清廷随意篡改明朝历史甚感愤慨,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康熙五十年(1711年),书印出十年后被人告发,因为书中用南明年号并涉及多尔衮不轨之事,康熙帝十分震怒,下旨将戴名世凌迟处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清朝功臣家作奴仆。同乡方孝标曾提供参考资料《黔贵记事》,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戴氏同族人有职衔者,一律革去;给《南山集》作序的汪灏、方苞、王源等处斩刑;给《南山集》捐款刊印出版的方正玉、尤云鹗等人及其妻、子,发宁古塔充军。由《南山集》受到牵连的有三百多人,后来康熙帝心存不忍,改戴名世凌迟为斩刑,本来应处斩刑之人如戴家、方家都流放黑龙江,方孝标已死,但仍被发棺戮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06
朱元璋文字狱的说法 本来没有什么 流言止于智者可是有人非要庸人自扰之 有些人朱元璋杀画家说法 朱元璋不喜欢胡服可是所谓的民间画像朱元璋穿越时空到穿清中期的衣服 呵呵朱元璋真是先进啊 还有什么和尚 而历史上恰恰相反他喜欢提他过去时候包括做和尚他都很自毫 不过猛子的事情的的确确存在不是朱元璋文盲而是猛子的一句话不利于封建社会的一个制度就是皇帝至高无上 特别是朱元璋这个大权在握的皇帝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出身于贫下中农的皇帝,他的家乡在安徽凤阳。当了皇帝以后,为了表达他对父母的孝敬之情,他在凤阳城西南郊为其父母建造了规模巨大的陵园,陵园神道上安排了36对石人石兽。而他自己后来在南京建造的陵墓(明孝陵)也只安排了区区16对。  陵园中有一块“大明皇陵之碑”,其碑文原本请当时文名远扬的翰林大学士危素撰写。但由于危素阿谀逢迎,以词害意,并为皇帝讳,朱元璋很不满意,认为这是儒臣粉饰吹捧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为教育后代,遂自己运笔,亲作《大明皇陵之碑》。  1100多字的碑文,从他的身世、家境到立碑的用意等,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在碑文中朱元璋毫不隐讳自己的卑微身世,真实地写出自己贫苦的家庭出身、坎坷的人生经历,告诫子孙后代,同时也告诫自己,即使得了天下,身坐龙庭,也不能忘掉昔日艰辛,而应当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江山。即使作为今人,阅读碑文,也会萌生万千感慨。  朱元璋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识字不多,却勤奋好学。自学成才的他,撰写的诗文,犹如今天人们见到的明式家具那样,简练、朴实和直白。  起义时他写的《咏菊药》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可与黄巢的《咏菊诗》相媲美。他写的公文也用与众不同的口语体。如反元战争期间给大将军徐达的手令:“说与大将军知道……这是我家中坐着说的,未知军中便也不便,恁中拣军中便当处便行。”   至于他的散文也同样清新明快。有一个叫田兴的谋士,见朱元璋胜利在望,“只怕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便悠然告别,浪迹江湖。朱元璋称帝后,写信表明心迹,邀他出山。信中说:“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作皇帝,并非作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朱元璋也。本来我有兄长,并非作皇帝便视兄长如臣民也。愿念兄弟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兄弟之情,断不谈国家之事……”写得情理兼备,盛情可掬,丝毫无居高临下之感。追问

不用复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3-06
有明一代,太祖朱元璋因出身寒微,疑心极重,群臣往往因为一两个字,而被认为讪笑他的过去,因而招致杀身之祸。明代的所谓文字狱,在正史中基本都查无实据,只有一些稗官野史、笔记小说中提到。
明太祖
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

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被明太祖视为不敬,斩。
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
僧人一初作诗:“见说炎州进翠衣,罗网一日遍东西”“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被怀疑抨击明太祖刑法太苛,斩。
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斩。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斩。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斩。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智”,“生”与“僧”同,被视为骂太祖当过和尚,斩。
澧州学正孟清作《贺冬表》中有“圣德作则”,斩。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作《谢赐马表》中有“遥瞻帝扉”,被视为“帝非”,斩。
祥符县教谕贾翥作《正旦贺表》中有“取法象魏”,斩。
台州训导林云作《谢东宫赐宴笺》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法坤”与“发髡”同,“藻饰”与“早失”同,斩。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道”与“盗”同,斩。
处州府学教授苏伯衡,作表笺误,下吏死。(《明史-苏伯衡传》卷285)
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太祖大怒,斩。
争议
朱元璋十分忌讳“光”、“秃”等字眼,就连“僧”也不喜欢,甚至连和“僧”读音差不多的“生”也同样厌恶;他曾参加过红巾军,因此不喜欢别人说“贼”、“寇”,连和贼读音相近的“则”也厌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明初文字之祸》中摘引《闲中今古录》说,杭州教授徐一夔在贺表里,因为写到“光”字和“则”字,朱元璋认为是讽刺他当过和尚当过“贼”,于是杀了徐一夔。但现代学者陈学霖[4] 研究称徐一夔在“被杀”的第二年,居然还给人写过墓志铭,事实是,他平平安安地活到八十多岁,死于建文二年,在朱元璋去世之后。在《大明御制皇陵碑》里,朱元璋本人也没有隐瞒自己出家和参加起义的旧事,倒是坦陈了这段在封建士大看来似乎很不堪的历史。

明朝的朱元璋基本就是这些,但是清朝,中国史学家顾颉刚形容清朝文字狱在二百多年间基本上没间断:“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以是无以附加的强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扭曲变形。按照鲁迅的说法,“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顺治帝兴文字狱7次,康熙帝兴文字狱20多次,雍正帝兴文字狱20多次,乾隆帝兴文字狱130多次。以下是清代历朝重要的文字狱案件。

在百度百科上文字狱词条由具体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42507.htm

以上源自:百度百科,请采纳,谢谢
第3个回答  2019-05-30
因为朱元璋文字狱是假的,康熙是真的。
号称被朱元璋文字狱害死的人,甚至活到了建文朝。前脚刚死于文字狱,隔几年后又“复活”给朱元璋写碑。明明是谋反死的,结果反倒成了“文字狱”,简直荒唐透顶。
朱元璋一个给老百姓修养老院,平价药房,甚至公租房的皇帝会文字狱害老百姓?听说过六谕老人吗?就是朱元璋为了给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收入的政策。
第4个回答  2015-03-06
因为清朝时外族追问

呵呵,露出狗脸面了

说到狠我更喜欢慈禧太后,宁交外邦,不予家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