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

如题所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她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 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 ,第三天想探索与研究。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海伦•凯勒在书中写了很多有关于她的生活、和著名人士交流和安妮•莎莉文小姐共度的时光。1887年3月3日,安妮•莎莉文来到了海伦•凯勒的家,当时她才6岁零9 个月。就这样,莎莉文老师就像良师益友地陪伴了海伦凯勒50年,直到1936年10月19日,莎莉文老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书籍的最后,海伦•凯勒写了她所想象的三天,这三天写了海伦•凯勒希望的事与想法。她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对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感官。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不过,在所有感官中,我相信视觉一定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
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饶的精神,学习用爱去拥抱世界,为造福后代做更多更多的事。即使你的道路有绊脚石阻挡着,当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跨过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不懈的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6
暑假里我又一次认真的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她给我的启示非常非常大。主人公海伦.凯勒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但是她没有被身体的缺陷击败,她以超人的毅力,跟着老师努力学习,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老师一步一步向前走,她硬是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海伦.凯勒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里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海伦.凯勒没有被残酷的命运而吓倒,她的生命中充满了活力、信心与希望。就是这样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896年的10月走进了从小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完成了她的大学学业。海伦.凯勒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活用,为社会为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海伦在书里写到:假如能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希望长久的看着自己的老师,然后再去看朋友、家人;第二天,我将怀着敬畏之心去看看我生活的地方,看看人类的进步;第三天,我将去看看这整座城市,看看过去,再看看现在。这也是海伦.凯勒有视觉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书的结尾。

读完书后,我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她一个人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海伦.凯勒这种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第2个回答  2011-08-1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海伦.凯勤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祈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海伦.凯勤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却只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勤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我这个体格健全的中学生呢,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却缺乏坚韧不拨的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  
  二、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下面有一则故事,也说明了这点。两个成绩相当的秀才,赴京赶考,半夜赶路时,遇上丧队,与棺材擦肩而过,前者十分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而后者想: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财。于是后者考中了状元。而前者却榜上无名,这个故事更可以说明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有这一本好书做我的良师益友,相信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3个回答  2012-12-10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话,那这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部分人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殊不知现实社会是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让学问把大脑给占据的话,就可以为以后的道路铺上一层石头了!让我们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给无望的世界带来希望吧!

让我们看看海伦.凯勒的三天安排吧!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

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

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献给了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向我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儿能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那么多的活动和那么多的状况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她祈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海伦.凯勒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却只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看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应该都知道她的不幸.在一般人眼里,如此不幸的人生,还会有什么收获呢?然而海伦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学,而且一生中写了14部著作.她还多方奔走,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机构,办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办得到的事.珍惜现实,才能拥有未来.这就是"珍惜"的价值所在,也是生活的辩证法.与海伦相比,我们许多人可能都会感到惭愧.因为我们虽然拥有比她健全的身体,却常常如她所说的那样,犯那种"有视觉却看得少"的错误.或为"已失去"的东西痛苦不堪,或为"得不到"的东西百般烦恼,却偏偏对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
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自我呢,有着良好的条件,却缺乏坚韧不拨的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 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 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 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二、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下面有一则故事,也说明了这点。两个成绩相当的秀才,赴京赶考,半夜赶路时,遇上丧队,与棺材擦肩而过,前者十分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而后者想: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财。于是后者考中了状元。而前者却榜上无名,这个故事更可以说明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给分全家时光光啊
第4个回答  2011-08-25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有了很深的感触。

书中的主人公是海伦.凯勒,她只有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但她在沙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说话,并且考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学校哈佛大学,完成了学业。海伦.凯勒还是一个教育家,她走遍了全国各地大小城市,一心一意地为残疾人服务。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海伦.凯勒小时侯学说话的故事了。要知道,对于一个又失明又失聪的人来说,想学说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海伦.凯勒她靠着顽强的毅力,每天都坚持艰苦的练习,一次不行第二次,第二次不行第三次……加上沙莉文老师的细心教导,终于说出了断断续续的一句话“天气很温暖”。这真实一个奇迹!海伦.凯勒通过艰苦的发生训练,终于学会说话了。虽然只是一句字母拼成的话,但毕竟是人类的语言。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海伦.凯勒能有那么大的成就,3成是天赋,7成是靠坚持不懈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我读这本书前,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困难就退缩,缺少的就是海伦.凯勒这种精神,从而受到妈妈的批评。读完这本书后,我像变了个人似的,每每遇到困难,都会绞尽脑汁地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就算没有了,也绝不灰心。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永远是我的学习榜样。
第5个回答  2011-08-2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

这是一本妈妈最喜欢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每次说到海伦*凯勒的学习经历,妈妈都会赞不绝口,令我对书中那个身体有残疾的主人公充满了敬佩,但也有非常多的疑问,她真的是个天才?还是个神奇的人物?

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了海伦的世界,了解到她的听力和视力丧失是因为高烧没有及时治疗引起的,她小时侯的古怪性格是因为家人对她的过分溺爱,她的成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辅导,她的毅力是因为她有一种特别爱学习、渴望学习的精神!

现在,好多同学都感到英语非常的难学。我刚开始上英语辅导班时,觉得很有趣,后来就慢慢的觉得困难了,妈妈说我缺乏耐力,不够用心,听读的太少。可是,海伦从小就听不见,看不见,却利用盲文学习了五门语言--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和她比起来,我真觉得脸红。

更可贵的是,海伦完全靠用直的和弯的铅丝学会了几何图形,我还不懂这个学科,妈妈拿了一个小盒子,让我闭着眼睛摸,问我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摸了半天我也没弄明白,海伦是怎么来区分这些图形的,哦,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她的手就是自己的眼睛,耳朵是自己的手,老师把想说的话写在她手上,她用盲文回答出来……可这样学习起来多麻烦多慢啊,也不能使用各种学习工具,可海伦还是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这个谜底我知道,因为她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几倍的努力。

最让我敬佩的是海伦的心态,她说:我要把别人眼睛能看到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到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谁说她看不见、听不见,她看到的和听到的比正
常人还多呢,因为这些都在她的心里,海伦在告诉我一个道理:这个世界非常美,要睁大眼睛去发现,要用耳朵去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要珍惜自己的美好时光!

和海伦*凯勒相比,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对灵敏的耳朵,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美好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只要我努力,只要像海伦一样,有坚定学习的决心,英语其实并不难,大家说,对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