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和皇后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除了俸禄这些不一样,太后不用和其他女人争宠,不用怕被人压在头上,还有吗

本质区别:

太后是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而皇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

皇后的“后”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启就称作夏启后,后引申指“君主的妻妾”,这是一个位份、称谓,而不仅仅是”皇帝后面的女人“。

因为汉字被简化的原因,我们习惯将”后“与”後“两字均合并为”后“,取其”后面“的意思。这是误解。在以前王朝运作中,外事五权,内事五枚。五枚均为”后“所执掌。

根据荀子的观点,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只能叫“后”。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


扩展资料:

皇后起源:

皇,远古之时,人皇居任城,其庙号曰“壬”,娶妻皇后,其妻皇后庙号“丁”,于是人皇将丁字居壬字之上,丁+壬=皇,合称“皇”,自称皇族,任姓皆皇族之后,故人皇最为尊贵。

羲皇,娲皇皆出自人皇。人皇称皇不称帝。壬有水德,其人龙身,丁有火德,其人凤凰。故皇乃龙凤合体,尊贵无比。丁乃凤凰,自称皇后。

帝,人皇之妻丁生有一子,曰戊,戊娶癸,癸+戊=帝,合文曰帝。传说成汤就是帝族,丁生戊,曰“成”,故名成汤,成汤也自称武王,成汤生于任城,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建立了帝族。帝族的代表是黄帝。其人土德。

夏,帝之子曰甲,娶妻己,己+甲=夏。

殷,夏之子曰庚,娶妻乙,乙+庚=殷。殷朝与早期商朝不同,是盘庚迁都后建立的,盘庚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迁都后自称“殷”。

商,殷之子曰丙,娶妻辛,辛+丙=商。商朝建立的较早,燧人氏在商丘建立的,属于早商。

只有皇之妻,才叫皇后,足见皇后之尊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皇后

百度百科_太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6
皇上:掌管国家,大小政事,升降官员级别,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例如王莽篡政。但从汉至明(蒙元除外)的主流,中国的实际权力多数时候由以丞相(明为内阁)为首的政府掌握,至清朝时期满人皇帝废除传统政治制度,可以越过中央政府直接插手地方管理,成为真正的君主专制。清 康熙《睢州志·袁可立传(明)》:“可立独抗疏曰:‘如概弃不用,臣恐謇谔之士不蒙甄录,相率噤口结舌,国家大事谁复为皇上言之!’” 皇后:掌管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大小政事,但后宫不得干涉朝政,一帮掌管的物品都有【汗】凤冠,皇后的制服 椒房殿【唐】玉如意 凤卵宫【宋】凤印 金明院【元】无【明】凤印 【清】凤冠旗头 坤宁宫,一般,皇上驾崩之后,所有无所出的妃子都要陪葬,可皇后即使无所出,也不用陪葬,皇帝死后,太子登基,皇后为太后,太子之母为太妃。如果太子是皇后的儿子,那就顺理成章了 太后:皇帝之母,或者先帝皇后,没有皇后的时候,太后掌管后宫,其实,就算有皇后,太后也可以掌管后宫的 公主:没有什么掌管的啦............
第2个回答  2017-06-26

 皇后是皇帝的正室妻子,太后是皇帝的母亲

这是最本质的。可以废皇后,不能废太后

第3个回答  2017-06-29
辈分的本质区别,太后是皇帝的妈,皇后是皇帝的老婆。太后是比较稳的,皇后是可能被废除的。太后可以垂帘听政,皇后不能干涉朝政。
第4个回答  2017-06-25
太后是皇上的妈 ,皇后是皇上的老婆,在以孝为先的封建社会,太后是皇后的长辈,皇后应无条件服从太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