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三复习呢,老师让同学们再讲一遍这样的课,老师要求要生动一点,举例要多点,能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一课,能让同学们有效的记住这些知识点.
这一课讲的就是我国的分配政策.举点例子.会让同学们印象更深.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是有什么因素决定的?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决定着我国现有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内容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就业的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是合法的。他们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还要承担风险。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按生存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确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知识、人才、劳动、和创造的尊重。可以充分调动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积极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效率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探索:请看计算会议成本(69页)案例,讨论:教材提的三个问题。
  使学生明确:
  1、使会议组织者和参加者都有效率意识。
  2、减少开会次数,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3、体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做事要讲究效率。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反之会阻碍效率的提高
  (3)公平的含义:公平含义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主要是指收入分配。
  公平的含义有三个观点:一是起点公平,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处于竞争。二是过程公平。在社会竞争中,大家面临同样的游戏规则,三是结果公平,收入分配上差距不能太大
  (4)收入分配兼顾公平的意义见书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的统一,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首先是一对矛盾。其根源是资源的稀缺性。面对稀缺的资源,人们必需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就需要调动人们积极性,而要调动人们积极性则必需把人们的报酬与贡献挂钩,但人们的素质有差异,贡献也必然有差异,分配肯定有差异,因此,会出现不公平。如果平均分配则会挫折人们的积极性,因此,效率与公平的抉择是人类所面临的二难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我们国家对效率与公平的选择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
  效率优先是在收入分配上应该尽可能地与人们对产出的贡献挂钩,即发展生产力优先。
  从我国资源状况看,我国是人口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要发展经济必需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所以在个人分配中必需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多贡献多得,鼓励人们把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节约资源,使其充分发挥效益。(进行节约资源的教育)(结合邓小平的话:穷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教育)
  (3)兼顾公平的含义
  兼顾公平是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进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为什么要兼顾公平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体现,他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从建设和谐社会看,要重视兼顾公平。可以调动社会所有人们的积极性。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悬殊过大,既落实分配政策,又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先富裕帮后富。
  必需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在微观领域的收入分配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合理拉开差距,把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与劳动贡献结合起来,鼓励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按其贡献参与分配。
  再分配注重公平就是在宏观领域中,从社会角度出发,把公平放在突出的位置,更多地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9
按劳分配:国企中工资、奖金、津贴 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工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种粮收入
按生产要素 按劳动要素分配 私营外资中工人工资津贴奖金
资本 股息、债券、利息、基金企业的税后利润
土地 房租、转包土地
管理
信息技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