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谁有500字的教育书读后感,请发给我谢谢!

如题所述

读《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
读罢《潮州韩文公庙碑》,我就想起了韩愈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将所谓释迦文佛指骨一节迎入宫廷供奉。韩愈当时为刑部侍郎,便上表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南行途中,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遂写下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他对这次横遭贬谪的满腔悲愤,从中也表现了他辟佛除弊、老而弥坚的凛然正气和刚正不阿的精神。
韩愈在潮州仅八个月,期间他询民疾苦,重农桑,筑堤防,兴学校,祭鳄鱼,开潮州文风,给潮州人民留下深刻影响。后来潮州人士修庙纪念他,因韩愈死后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庙。
苏轼与韩愈同列“唐宋八大家”,但其生活年代相隔二百多年,苏轼为宋代首屈一指的文豪,能为潮州重修韩愈庙撰写碑文,可见韩愈对其影响之深。
韩愈在潮州仅仅工作生活了八个月,潮州人民便修庙以纪念,这种影响直到二百年后苏轼生活的时代仍然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个韩愈人格魅力的奇迹。从苏轼的介绍来看,韩愈不过是做了一个为官者应该做的一些实事,其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潮州人民感受到了一个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的人民公仆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实惠,这样的领导怎能不受人民的爱戴,令人怎能忘记?
受到打击遭遇不幸之后,决不灰心丧气,破罐子破摔,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是韩愈当年横遭贬谪后所做所为给我最基本的启示。
读《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丰子恺)
从丰子恺的这篇篇幅不长的文章中,我认识了作为艺术教师的李叔同先生,他在教学生涯中显现出来的认真的、严肃的、献身的教育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李叔同的所作所为有几点我最受推崇:1、对学生态度常是和蔼可亲,从来不骂人。学生犯了过失,他当时不说,过后特地叫这学生到房间里,和颜悦色,低声下气地开导他,态度的谦虚与郑重,使学生非感动不可。2、他上课时常看表,精密地依照他所预定的教案进行,一分一秒也不浪费。足见他备课是很费心力和时间的。3、李先生的教育精神真正是献身的,李先生的中饭和夜饭必须提早,因为他还须对病发药地预备个别教授。
我们经常聆听“热爱学生”“献身教育”的言论,也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可是,我们在真正面对学生、面对学生的一举一动的时候,是否真正的心甘情愿地去做呢?当我们的无私付出却被不明真相的学生误解,我们的一点工作失误被领导训斥,我们的工作方法不被有的家长接受,甚至看着同龄人享受比我们高的工资…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否平衡,是否还会坚持“热爱学生”“献身教育”的信念?真的,和李叔同先生比起来,岂不是煌煌大星与一粒尘埃之别?
我会以李叔同先生为榜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竭尽全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理论修养;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及时沟通和联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学得安心,过得开心,让每一位家长放心!
当我每次踏进万家中学的大门时,上方匾额书写着“做学生爱戴的老师”的大字映入眼帘,轻松的心情就陡增沉重。在工作的每一天里,怀有“认真的、严肃的、献身的”教育精神的李叔同先生是我的高标。
愿以此与各位同僚共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