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名词解释:物化、物态化

哪位帮忙解释一下?

你是再看美的历程吗?我猜(根据上下文猜的)将一块石头加工成锤子是物化,将石头雕刻成锤子是物态化,前者是物,后者只是具有锤子形态的装饰(或工艺)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5
什么教物化,不过是人类自视清高罢了
存在先于本质
没有任何东西来规定物的本质
第2个回答  2012-04-09
物态化: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呈现出来,如用线条、色彩、图形、文字、节奏、旋律等形式符号来显现意象,这就是物态化。这是意象走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使意象具有物象的形态,但还非物质在实存。
物化: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用画笔、颜料等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固定在画布上,用舞台、布景、道具、灯光与演员的表演,将戏剧、舞蹈意象呈现出来,用纸张、铅字将文字化的文学意象凝定下来。

参考资料:朱立元主编:《美学》“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一节

第3个回答  2007-07-15
物化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一种泯除事物差别、彼

我同化的精神境界。《庄子·齐物论》中说:“昔者庄

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

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

子在这里用寓言来形象地说明他的“物化”意境。

庄子认为,生和死、醒与梦,以及一切事物间的差

别都是相对的。因为它们都是由“道”变化出来的不同

物象,所以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的生死差

别、彼我区分没有必要去追究了,就象没有必要去搞清

楚究竟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一样。圣人

就是根本取消了万物间的差别、对立,而任之自然、随物

变化,从而进入“物化”的境界。郭象注《齐物论》说:

“愚者窃窃然自以为知生之可乐,死之可苦,未闻物化

之谓也。”认为不懂“物化”道理的愚者,才去区别生

与死、苦与乐的不同。庄子的这种思想,片面夸大了事

物差别的相对性,从根本上取消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

“物化”是庄子“万物一齐”相对主义哲学的论点。

后人往往将“物化”解释为事物的转化。扬雄作《甘

泉赋》说:“事变物化,目骇耳回。”杜甫作《天育骠

图歌》说:“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清

代宣颖作《南华经解》,以佛教唯心主义观点解释“物

化”,他说:“物化则一片清虚,四大皆空虚,真淡之

至也。”这类解释已不合庄子原意。

(冯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