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个 暑假作业 写一份 关于环保的调查报告 要不少于2000字 谁帮忙“写”一份啊 。

如题所述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发展和自身经济基础的一定限制,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特点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伤害。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归纳起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二)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主动开放。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四)心理互换与相容。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五)合作协助,友好竞争。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倡导“公平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

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参考资料: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生存现状、教育状况等,通过调查来使等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留守儿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调查时间:2007年暑假

调查对象:村干部、留守儿童家长、留守儿童

调查方式:深入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进行问卷调查。

正文: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多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所以,这个暑假,我利用回家的机会对我村及周围村里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作为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更有深刻的感受,通过这次调查,使我对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份调查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我对周围几个村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6%,有49.3%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2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2、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年龄较大,还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 。

4、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5、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1、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30%留守儿童平时没有零花钱,平均每人每星期还不到2元钱,更不用说买什么营养品、水果等一些城市家庭的消费。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

2、家务劳动繁重。

留守儿童基本上回家就要做家务,52%的孩子放学回家后要去放羊、牛等牲畜,而且大一点的孩子还要帮爷爷奶奶干农活,91%的留守儿童要自己洗衣服,可以说在家根本没有时间学习。虽然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而且有的孩子由于做家务而耽误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挨老师的批评,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

3、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着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竟有43%的留守儿童在将近两个月的教学时间里没有与老师谈过一次话,即使是批评也是如此。

4、他们的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就这些问题我们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第四,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方面进行重点加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其次、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第三、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最后、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3、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外出的农民工也多,当然农村的留守儿童也多。本来需要赡养的老人却还要抚养自己的孙儿辈,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0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由于生产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发达国家的重视而产
环境保护
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约束和舆论宣传而逐步引起全社会重视,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一场保卫生态环境和有效处理污染问题的措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
森林植被
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施。   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白流   
节约用水
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   3)一水多用——不浪费资源,让水重复使用   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6)关心大气质量——别忘了你时刻都在呼吸   7)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8)少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9)减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   10)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   11)利用可再生资源—别等到能源耗竭的那一天   12)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   13)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14)减少尾气排放——开车人的责任   15)用无铅汽油——开车人的选择   16)使用再生纸——减少森林砍伐   17)替代贺年卡——减轻地球负担   18)节粮新时尚——让节俭变成荣耀   19)控制噪声污染——让我们互相监督   
保护土地
20)维护安宁环境——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21)认“环境标志”——选购绿色食品   22)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23)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24)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   25)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26)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27)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28)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29)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30)自备餐盒——减少白色污染   31)少用一次性筷子——别让森林变木屑   32)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33)交流捐赠多余物品——闲置浪费,捐赠光荣   34)回收废塑料——开发“第二油田”   35)回收废电池——防止悲剧重演   36)回收废纸——再造林木资源   37)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
领养树——做绿林卫士
38)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   39)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40)拒用野生动植物制品——别让濒危生命死在你手里   41)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保护有脆弱的生物链   42)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行使你神圣的权利   43)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44)不买珍稀木材用具——别摧毁热带雨林   45)植树护林——与荒漠作斗争   46)领养树——做绿林卫士   47)回收各种废弃物——所有的垃圾都能变成资源。 希望采纳,加点分。谢谢了追问

你这个都写得太大道理了 都扯上国家了 要简单点的 要是这样交上去 老师一看就知道是 网上抄的 不是自己写的 2000字就好

第2个回答  2011-08-21
在这个星期中,我们调查了居民、餐厅是否使用一次性用具。结果发现:在我们调查的20个居民中,有85%的使用一次性用具,15%的不使用。而在我们调查的5家餐厅中,无一例外的,都使用了一次性餐具。而这些一次性用具大都集中在餐巾纸、纸杯、牙签、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上,如果问这些一次性用品都是哪里来的?除部分居民是从商场买来的,其余的都是从农贸市场批来的。我们来到农贸市场,发现卖一次性用具的摊位总是摆在最显眼的第一、二位上。这些一次性用具集中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杯、餐巾纸、竹签等。每个摊上的一次性用具都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在我们惊讶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失望而担心的一面:在餐巾纸上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的比比皆是;在竹签、筷子、纸杯上没有厂址的更是“遍地开花”,就是有,那厂所在的地点也让我们哭笑不得,什么“台湾市”啊,“上海省”呢,也是触目皆是;还有那本来透明的塑料杯,竟然变成了微黄的,还有些杯子上有小黑点?!哎,真是让人不敢恭维啊!逛了一圈农贸市场后,我们的心不约而同得紧张了起来,紧张的原因有:一、一次性用具已走向了我们,走向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世界。因此,便有些不法分子想借此机会狠捞一把,虽然自己占了便宜,却让别人陷入了“生命的低谷”。如果人们再不制止他们,这后果该有多么严重啊!二、一次性用品的原料大多是由树木、竹子做成的,虽然目前我们还有这些资源,但是,如果我们设想:每天都有几亿人用掉几亿张餐巾纸、几亿只纸杯、几亿根竹签、几亿双一次性筷子,这面临的将不是一棵树、两棵树的死亡,而是几亿棵树呀!如果再加上餐厅的、造房子用的,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我们依然像现在这样毫无顾忌地使用一次性用具的话,那么,不用过多少年,那曾经遍地可见的绿色,将永远消失在我们这可爱的地球上!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4251962.html

第3个回答  2011-08-24
时间 物品名称 场所 使用或销售数量 我的分析和说明
7.3 塑料袋 菜场 29.7万只 现在人们都不自备环保袋,使塑料袋的使用量越来越大
7.4 纸杯 超市 自己编 仿照上面
7.5 鞋套 家里
…… 塑料杯 超市
一次性筷子 小吃店
饭盒 餐馆
这些全是我编的,行不行随你。
第4个回答  2011-08-21
《调查报告》  

一、题目内容:材料浪费  
二、成员:
三、导语:  
  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人类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这写东西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也造成了浪费和污染了人类                         
  现在的生存环境材料浪费的现象日益严重,大街小相都有浪费的材料。为了人类的现在和将来,我们俩特地举办了这次  
  调查。  
四、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手段选择:①访谈法;②调查问卷法;③实地调查法;④其他。  
  根据调查范围选择:①全面调查;②抽样调查;③个案调查。  
五、调查计划:  
  ⑴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居民  
  我们为居民发放了一张表格:  
  ①:你对乱丢可二次利用的易拉罐的现象重视吗?  
    A、重视   B、还可以   C、不重视  
  ②:你见过别人乱丢可二次利用的易拉罐吗?  
    A、经常看见  B、有时看见  C、没看见过   
  ③:你有乱丢可二次利用的易拉罐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C、有时有  
  ④:你有对乱丢易拉罐的现象有什么看法?(或你对不再乱丢易拉罐的建议)  
  问卷调查结果:  
   ①:你对乱丢可二次利用的易拉罐的现象重视吗?  
     A、重视24%   B、还可以72%   C、不重视4%  
   ②:你见过别人乱丢可二次利用的易拉罐吗?  
     A、经常看见68%  B、有时看见29%  C、没看见过3%  
   ③:你有乱丢可二次利用的易拉罐的习惯吗?  
     A、有40%    B、没有 7%   C、有时有53%  
   ⑵实地调查法  
   调查对象: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农村很少有人会乱丢可二次利用的易拉罐,农村的居民会把用过的易拉罐堆积在自家的小仓库里,等收破烂的来收购。自己也从中获取了一些利润。农村的居民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既不污染环境,又可以从中获取一些钱。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经常把易拉罐和那些不可回收的垃圾放在一起扔到垃圾箱里,城市居民认为卖易拉罐才获取一些微薄的利润,自己也不在乎这么一点小钱,反正以后少用易拉罐就行了。有些城市居民连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都分不清楚。  
我们觉得环境的问题不是靠单单几个人去做的,而是靠大家一起努力去完成的。环境问题的行动不是靠口头上说说的,而是靠用实际行动去完成的。材料的浪费关系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关系着人类的将来。所一我们现在要不浪费可再次利用的材料。
第5个回答  2011-08-19
如果你在电脑写字写得都很快的话,就在电脑写吧,写完后,拿去复印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