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很有必要,但这也只是个工具,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用好。
我现在给小孩补课都会以总结错题为主,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这是效率最高的方法。你可以反过来想:假定你一周做了7张卷子,其实里面大部分题目(假定70%)你都是会做的,这些题你做3遍和做30遍其实效果相同,但是那些你不会的题目可能做了很多遍还是没把握。所以如果你可以把用在重复去已经掌握的题目的时间用在不会做的题目上,你的分数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这个道理谁也能理解。关键就在于怎么做了~
我的经验是:如果让你自己看,可能你盯着错题看很多遍也还是没什么效果,过程一般都是这样:
1)不会的时候:不会,怎么看也不会
2)知道答案之后:哦~~会了!原来就是有一个或两个地方没想到嘛,想到了我就做出来了。再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呀,可是下次再遇到这类题目我可能还是想不到……
而错题本的目的就在于:记录那些你之前没想到的地方,也就是上面加粗的那一句话,我们称之为知识盲点,或者薄弱点,或者干脆你是思考方式、思维方式上不适应的地方。
但是仅仅记录下来还是没有多少用,你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到底是什么导致我没想到?是因为某个公式没掌握?某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某种解题思路不熟练?还是干脆是思维方式有盲区?这个分析过程很重要,如果能做到这样有针对性地总结和分析,那么你几乎每错一道题,就捕捉到了自己的一个丢分点,再去针对性地训练,这样就真正脱离了题海战术,真正最高效地利用了时间,这个可以理解吧?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呢,要求学生自己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那需要更高的通览全局知识的能力和一阵见血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有点像“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学生自己可能连知识点都还没有掌握好,又怎么可能具备这种高屋建瓴的能力呢?所以这种时候,一对一的针对性补习是比较高效的方法。假如你有一个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可以针对你每道题犯错的根本点——不管是知识盲点还是思维盲点——有一个比较透彻的认识,再帮助你总结和针对性地去分析和训练,效率就非常高,当然这样成本也高;但如果补课老师也只是把学生聚到一起再玩“做题——讲答案”这种模式,那在我看来其实毫无意义,仍旧是题海战术的老套路。
希望这些经验能对你有帮助。
哈哈,我是广东的文科生,中山大学是我的目标啊,但目前看来很难考上。你能说说你的学习方法吗,我要借鉴一下,多谢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