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该怎样才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题所述

1、衔接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属于他这个阶段独特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这即是与生俱来的,又是人成长的自然规律。因此我们成人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适当的年龄,为他们创造适宜他们生活成长的环境,引导他们做他们自己能做的,学习他们能懂的,探究他们喜欢的。“拔苗助长”或违背孩子兴趣和意愿的活动,既是对孩子成长权利的剥削,更是对幼儿身心的摧残。因此,《指南》和《规程》是我们最好的依据,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针对目标开展有益的活动,让幼小衔接成为孩子们长大的一段自然的旅程。
2、衔接要从儿童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
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这些都是一个人适应新环境、为其一生顺利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因此,在幼儿园阶段,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渴了知道喝水、不舒服了会说出来,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技能,哪一个不是维系孩子一生健康的保障呢!对人谦虚有礼、做事有始有终……这些都是幼儿今后走向社会,学习交往的必要条件呀!因此,小小的幼儿园就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摇篮,这些好习惯将会帮助孩子顺利地走进小学,受益终生。
3、衔接要尊重每个儿童发展的个体需求
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品质、能力水平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幼小衔接不应成为整齐划一的百米冲刺,而应成为孩子出生之后就开始的长跑,我们就是在途中提供支持和引导的后勤保障。有的孩子面对上坡失去了信心,我们就在旁边加油助威鼓励他挑战自己,面对困难;有的孩子在路途中需要毛巾擦汗,我们的毛巾就放在马路旁,他跑到那里就可以拿起来。只有尊重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顺利的在自己的跑道上畅通无阻。幼小衔接也需要私人订制。
4、衔接是对孩子心灵的衔接和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态度决定一切。在孩子人生的路口,我们一定要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只有消除了对前路的恐惧和顾虑,带着阳光、自信和憧憬才能迈开大步走向明天。
5、衔接要注重孩子的学习品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知识和学习品质就像是鱼与渔。试问每一个长大了的人们,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们是要满满一船的鱼呢,还是想要一条小船和捕鱼的本领呢?当然,答案大家都知道。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亦是如此。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那么,知识对于孩子来说不有如囊中取物一般简单吗?这样的道理不值得我们成人去思考吗?
其实,幼小衔接只是孩子人生中一个小小的台阶,一个普通的路口。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遇到它不会如临大敌。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在培养的方向错了、着眼的角度错了,那么一个天资优秀的孩子也会因为我们的失误而造成成长的失衡。所以说,衔接不是简单的衔接知识和技能,所谓的衔接是要为孩子储备适应新环境、应对新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这种勇气和能力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像培养习惯一样,需要长期的、系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逐渐积蓄的。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共识,将幼儿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实施教育,才能厚积薄发,才能使儿童顺利衔接、自由衔接、从容衔接、快乐衔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7
第2个回答  2018-05-15
幼儿园 教师 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 幼儿园以家庭、 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和小学衔接工作做得如何, 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 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给予充分的衔接时间
从上大班第一个学期开始, 到进入小学的整个一年时间, 都要作为幼小衔接的工作时间。只有幼小衔接时间足够充分, 才能做好幼小衔接教育阶段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在此期间,幼儿园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参观小学, 这些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使幼儿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适应即将进入的小学教育环境,不但教育效果好, 而且还使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期待和憧憬。
如果幼小衔接时间过短, 比如一些幼儿园在幼儿将要进入小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带幼儿去参观小学, 这些远远不够。部分家长或教师在衔接过程中急于求成, 忽视了幼儿的可接受性, 致使幼儿在生理、 心理各方面压力突然加大, 难以适应, 不但教育效果不好, 而且还使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2 注重教育内容的衔接
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幼儿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 不但要对大班幼儿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强化训练, 更要对幼儿发展同样至关重要的体育、 德育、 美育、 等方面进行训练, 特别要重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 重视知识, 特别是数学、 语文知识的衔接, 更要重视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幼儿园教师可以将小学的学生行为准则解释给幼儿听, 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比如:对老师要尊重、 讲礼貌, 对同学要团结互助。上课专心听讲、 不许开小差、 玩小动作, 说话等。精神要集中, 回答问题要举手, 课间要安静的休息。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刻苦学习, 更要对幼儿进行应有的教具演示、 图案色彩、 生动的游戏等教学。同时, 幼儿教师在教学上要严格要求自己, 所教知识和技能要规范, 使幼儿养成正确的习惯, 如书写汉字的笔顺一定要正确, 否则儿童进入小学就要面临纠正错误的问题, 那就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师还要和家长进行多沟通, 比如在开幼儿家长会的时候, 要引导家长不但要重视幼儿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孩子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不要给幼儿灌输过多的知识, 否则就是拔苗助长,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本该有的纯真没有, 反而过早的背负上沉重的不该属于这个年龄背负的负担。
比如有的家长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 每天在空闲的时候都教幼儿背唐诗宋词、 背故事、 学写字, 但从来不让幼儿玩玩具, 也不让幼儿参与劳动实践。这种情况会导致幼儿在刚入学时感觉很轻松, 老师教的都会, 于是上课不专心, 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内容的加深, 难度的加大, 许多孩子就出现了适应困难, 出现 “厌学” 等问题。因此, 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家长更新教育理念,不但要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 更要重视社会实践方面的培养, 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4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刚入园的幼儿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 而进入小学后, 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 老师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 幼儿以游戏为主的活动逐渐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 课后还要复习、 预习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书面语。刚刚由大班升入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受到影响, 由于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协调工作被忽视, 新生入学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学习压力、 交往压力, 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出现种种逆反心理。所以, 作为幼儿园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独立的自理能力。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我在教学中经常看到一些父母, 孩子上学了, 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 作业做完了, 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 就有父母的身影。而孩子在幼儿园里, 过的是集体生活, 整天都和老师在一起, 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如穿衣服、 系鞋带、 入厕等, 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 但是进入小学后, 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 像系鞋带、 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 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动作慢、能力差, 必然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 在幼儿园期间,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自理能力, 比如像系鞋带、 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一定要试着让孩子自己来准备, 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自理生活习惯, 才能使幼儿在进入一年级之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才能形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 幼小衔接不应该是幼儿园的范围, 更不是小学的范围, 幼小衔接恰恰处于一个中间范围, 所以, 作为幼儿园教师, 我们不但要教授幼儿知识, 更要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小衔接要衔接知识, 更要衔接能力, 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这样幼小衔接班,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前班, 才能使幼儿既掌握了知识, 更锻炼了自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的幼小衔接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