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地表有益的影响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大面积植树造林

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2、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3、跨流域调水

一个流域往另一个流域调水以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项措施。由于天然降水时空不均,造成不同流域间的水量丰沛与紧缺差距大,缺水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受水资源制约。

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可以通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调水)工程,从丰水流域调入部分水量以调节缺水流域的用水,促进该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也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变化。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即是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海河两个流域调水。此外还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东深供水等工程。

4、修建水库

修建水库的好处:  调节河流径流,改善库区气候(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  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5、在山坡上修梯田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修建梯田对蓄水、保土、增产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此外,修建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对保护耕地有着积极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1

1、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有益于子孙后代,先人留下浓荫树, 后辈儿孙好乘凉。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造林。

2、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3、修建水利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4、退耕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改为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我国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水蚀区和风蚀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劣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措施。

5、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09

1、森林效应

人们自觉地、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以及保护森林与植被的举措,是十分有益的,是改善气候与环境的善举。

森林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的保护层,它对地面热量、水分的保存和交换起到很大作用。森林中的湿度一般比田间高5%左右,在干旱地区森林能使湿度提高10%~15%。

森林能防风固沙,增加6%左右的降水量。日本有3.75亿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以上,贮水量2.2千亿立方米,和我国现有大型水库的总容量差不多。我国建成的“三北”防护林有效地防治了风沙灾害,对调节气候起到了显著作用。

2、湖泊效应

各种类型人工建造的水库就像一座座天然湖泊,可以使水库周围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库区和周围的温度变化缓和,增加湿度、云量、雨量,也可使夏季最高气温有所降低,冬季最低气温有所升高,无霜期延长。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作为湖泊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湿地。湿地,又称沼泽,是一种陆上的生态系统,特征是排水差,因而在大部或全部时间内有缓慢流动的水或滞流水渗入土壤中。这里生长着大量的草、树或灌木,并且还是各类候鸟重要的栖息地。

3、绿洲效应

绿洲,指的是荒漠中因有水而肥沃或通过人工灌溉而农牧业发达的地方。绿洲一般见于河流两岸,泉、井附近以及受高山冰雪融水灌注的山麓地带,比如中亚河流两岸和我国天山、祁连山麓一带均有绿洲。

绿洲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和降水量,减缓气温的剧烈变化,使气候向好的方向转化。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中部地区广袤的土地上进行人工灌溉培育绿洲,使俄克拉荷马等州的6.2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降水量增加了10%。这就是利用“绿洲效应”所带来的好处。

扩展资料:

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

1、荒漠化效应

土地荒漠化主要是人为破坏性行为带来的恶果。这些破坏性行为最典型的现象是对森林与树木无限制地乱砍滥伐,开荒种地,使地表原有的林木、草地等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的甚至毁灭性的破坏,变成荒山秃岭,导致水土流失,干旱地区面积扩大,沙漠蔓延,风沙灾害严重,沙尘暴与黑风暴现象增多。

2、“温室效应”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和交通及工业飞速发展,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大量本可以控制、净化或减少的废气及有害气体排入地球大气,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的化学成份和比例。

尤其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燃烧的矿物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化合物、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大量增加,造成了大气污染,并使气温升高,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这种人类活动导致的增暖效应被称为“温室效应”。

这种温室效应虽然在一些低温寒冷地区可以减少因供暖所消耗的燃料及费用,但就全球环境的影响来讲却是弊大于利,严重后果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陆地水资源减少或短缺,雨量减少,干旱加重;工农业、林业生产成本上升;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动植物生存面临威胁,甚至有些种群灭绝。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官网-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种种效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11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地面状况,改善生存环境。但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人类对地表的改造从短时间看对人类有利,从长远的角度看看你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有益的影响主要有:
(1)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减轻水土流失,可以防止沙漠入侵,可以改善局地小气候。森林有多方面的环境效益;
(2)在斜坡上修梯田,配合造林种草可以保持水土,可以缓解流水对地面的破坏,可以减少流入河流的泥沙,可以减轻河流下游的洪水灾害;
(3)在河流峡谷处修水库,可以蓄洪滞洪,减轻河流下游的洪水灾害,可以改变库区的小气候环境,使库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增加库区降水量;
(4)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调出区雨季的防洪压力,可以缓解调入区缺水的问题。是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5)现在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田还湖、退田还海(荷兰以前长时间填海造陆,现在开始退田还海)等。
人类活动对地表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破坏植被、大面积排干沼泽地、破坏海岸线、采矿修路等破坏稳定的地形,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第4个回答  2015-12-02
有益的方面:造林、建水库、人工运河……
不好的方面:破坏植被、生态失衡、水土流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