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中如何定义梁柱的刚接和铰接

如题所述

刚接指构件与构件之间既能传递垂直和水平作用,又能传递转动力矩的连接方式。刚接时构件与构件之间的作用力可分解为垂直力、水平力和弯矩

铰接,指用铰链连接。常用在机器、车辆、门窗、器物的两个部分的装置或零件的连接,如铰接式无轨电车、铰接式货车、铰接式客车。人们常见的门扇和门框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它们是不可以分离的,但它们还是可以具有有条件的相对运动

这主要是连接它们的铰链使它们具有门扇和门框的运动特点的。后来人们就把具有门扇和门框的运动特点的连接叫做铰接。铰接在力学分析中以及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扩展资料

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理想刚接边界条件下支撑受力性能

1、内核构件无外伸段及无加强段

外围约束构件处于被动受力状态,仅与内核构件发生侧向接触之后才发挥作用。刚接边界条件下内核构件端弯矩的存在,使得内核构件与外围约束构件的接触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外围约束构件受力状态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2、仅有外伸屈服段的构件

精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3 个模型在加载过程中均保持稳定承载力,而具有相同几何尺寸的两端铰接模型则发生外伸屈服段破坏或因端部附加偏心距过大而出现整体破坏,说明刚接边界条件能有效防止外伸屈服段出现过大的侧向变形,对防屈曲支撑整体受力性能更为有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铰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刚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SAWTE--接PM生成数据--特殊构件补充定义--特殊梁--两端铰接/一端铰接

梁端出现红点表示铰接,没有就是刚接。追问

谢谢,我想问的是何时定义铰接?一般情况当然都是刚接,在处理超筋时可以设置铰接,减少弯矩

追答

定义铰接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也就是认为在受地震力的时候这个节点首先开裂形成塑性铰。然而实际情况下传力路线是很复杂的,即使你用减少支座配筋来控制,也并不能保证这个部位“首先”被破坏。而且因为你设了铰,所以周围的构件需要承受更大的地震力,这个节点分到的力小了,反而更不容易破坏形成塑性铰。

这样的结果,就是计算和实际情况不符。造成的问题可大可小。

所以我的意见是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能不设铰就不要设铰。有的时候刚度比较小的梁与一个侧向刚度巨大的构件(如剪力墙)连接,梁可能受到很大的地震剪力并产生很大的支座弯矩从而计算超筋……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把设铰当成万金油,而应尽量采用调整结构布置的方法来削弱这种不利影响(减小建筑物扭转就能有效改善这一点),只有万不得已了再设置铰。
如果设置了铰,梁就应该尽量做小,并且最好采取一些措施如削弱梁端截面来减少梁端刚度。
另外,在这种地方设铰以后,对于整个房屋的刚度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应该重新验算位移和位移比。

某些非现浇节点,实际情况确实就是铰接的(常见于连廊和过街楼),那就必须设铰。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