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孩子做人根基心得体会

夯实孩子做人根基心得体会

作为学校,是一面地方文化的旗帜,也是整个社会易风化俗的重要阵地之一,廉洁作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廉生明,贪生暗。廉政建设,任重道远,而廉政教育首当其冲。即使不是做公务员,即使不做国家事业单位人员,做一个企业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人员,廉洁自律也是做人做事的本分。廉洁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一个人所在的团队事业能不能做大做强。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做一名好的教师,就要有“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精神。虽然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文明,但是有对于物欲的执着心是肯定做不好教育的。不用说教育别人,就是自己的教育管理也没有完成。
有着贪名利权色等等任何贪念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教育思想理念行为都会大打折扣。不管这种贪念来自于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我们都要有足够的警惕。孔子说过,其他任何的贪念,都是一种罪恶,只有贪仁才是迈向道德殿堂的阶梯。陶行知先生的“衔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这种贪仁的生动写照。
几乎每个人都能背诵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生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先生 ,就是一位贪仁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影响了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更是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支柱。
一、带着一颗清净心进课堂。
只有带着一颗清净心进课堂,教师才不会被名利所绑缚,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潜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展示。
老师的这种激情,也会影响感染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展示自己心灵中真善美的一面,让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展示自性中美好的一面的过程。让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将自己人生绚烂画卷徐徐展开的过程。
二、带着一颗清净心关注教育活动中的每个细节。
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持之以恒精神文化理念而又有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我们廉洁自律,才能有不贪之心,不仅不会因为物质利益的诱惑所动摇,而且没有其他的任何贪念,正如孔子所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让教育活动始终处于创新之中,让我们的每个教育时时处于一种探索研究成长的快乐之中。
比如每个知识结构或者知识树的梳理,知识人知和技能的习得以及巩固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因人因班级因教学其他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现。
真个是“知识技能年年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只有拥有一颗清净心,才能够真正的以人为本,让教学活动的过程,变成师生身心相互促进健康成长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五道题,讲三道,留下两道做家教”的荒唐现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将师生关系变成商贩间的讨价还价,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的工作不仅授业解惑而且传道。这种传道不是用嘴,而是身体力行,是一种真正的为人师表的展示。
三、丰富校园文化,让教育廉洁变成一种诗意的栖居和成长。
很多教师身心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除了高强度的工作以外,还有就是心灵的疲惫造成。
俗话说:庄稼长得好的地里,杂草才更少。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态,拥有了更加丰厚充盈的精神食粮,才不会为物欲所动。因此学校不能一味的抵制或者批评教师对于物质条件提升改善的要求或者诉求,而是引导教师感受到文化富有和精神充盈的快乐和自豪。这是一种扶正却邪,只有这样广大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加积极参与到廉洁从政(教)的活动中来。
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学习这些任务故事,传承他们身上的精神文化,会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高抵御物质诱惑的免疫力。“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是一种国民的优秀素质,也是民富国强的根本。
四、廉洁从教,让人品提升的同时,提升国家的产品质量和精品意识。
随着人们不再盲目的关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人们更多的关注民生。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公益道德的提升,要求各行各业对于环境秩序和他人的普遍和深层意义上的尊重。这种潜能的挖掘,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多技能的提高所能达到的,更主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的融入。
生活环境中蓝天碧水绿地的实现,我们的饮食安全医疗保健个性化服务得到落实,都需要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的渗透,这就要在获得自身利益的同时,更要有一种道德自律,这种自律更是一种廉洁自律。
这种廉洁自律的社会文化,不是学校所能创建的,也不是一个学校所能左右的,但是学校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至少可以旗帜鲜明身先士卒展示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