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已深入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文化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传统节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驿站中,无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迹。
一、岁时节令的神灵传说
中国民间保存有各种各样流传已久、相沿成俗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与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是源于道教的传说,甚至纯粹是道教节日。现将目前尚存并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的岁时节日中有关道教传说标举如下,从中不难看出道教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期间充满了与道教人物诞辰有关的神仙传说和风俗习惯。正月初五,传说是米神娘娘的生日,不能淘米做饭,将米煮熟是大不敬,此说在湖北农村尤为流行。这一天,还是财神玄坛赵公明的生日,商家和企业财源广进;吃好穿好的人们在这一天都要早早起床,以鞭炮、锣鼓和三牲酒席去迎接他的到来。这一天夜里合家要吃汤圆,因为汤圆形似「元宝」,又叫「进元宝」,据说这象征财神爷恩赐的财宝。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道教经典说他历经三千二百劫,「渐入虚无妙道」,又经过一亿劫,才修成了玉皇大帝;还说他是元始天尊的后代,是太上老君送到人间去的。因此,对这位「总领宇宙主宰之君」的诞辰谁也不敢怠慢。这一天,各地宫观要举行神仙大会,善男信女纷纷到宫观去叩头进香。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为「上元节」。道教说,天、地、 水为三元,又称三官,主管人间的祸福、鬼神的升转,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三官生日,正月十五就是天官大帝的诞辰。这天,道观常常举行斋会,善男信女也要去三官殿堂进奉香火。正月十五还是厕神紫姑的祭日,人们摆上供物,迎请紫姑,向她占卜蚕桑农事和吉凶祸福。
二、节庆活动的仙风道迹
岁时节日中的仙风道迹,为节日增添了神奇、欢乐和喜庆。一些道教活动仪式和庆典已经演变成一种深层的心理意识沉淀在民间,如今我们在岁时节日中仍然能够看到的燃放烟花爆竹、悬挂桃符、贴门神春联、踏青戴柳、悬艾挂蒲、张挂印符等风俗习惯,实际上都是道教的禳灾祛邪、驱鬼避瘟等法术的体现。
燃放爆竹是在节庆或喜庆的日子里必不可少的仪式,在现代人的眼里,爆竹能增添喜庆,所以为广大民众所欢迎。但究其原始意义却是从一种驱鬼辟邪术而来。据《荆楚岁时记》称:「正月初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由于山臊、恶鬼害怕亮光、爆竹声和红色,所以人们利用响声吓退它们,不过这时的爆是用竹节放于火中烧裂发出巨响。当临炉炼丹的道士无意中发明了能产生巨大声响的火药之后,就把它应用到驱鬼的法术中,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爆竹,以代替山竹爆裂而达到驱邪保平安的目的。
挂桃符,贴门神、春联是春节习俗之一。腊月三十或正月初一,各家各户清早起来于门前挂桃符,贴上门神,以及写在红纸上的春联,以求避凶趋吉,室宅安宁,增添节日气氛 。
三、生活习俗的道教印痕道教对民间生活习俗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试图祛病消灾的法术方面。
古人生了病往往请道士,道士用法术驱逐致病的妖孽鬼祟。这种驱妖的法事场面一般较大,《红楼梦》第一锩二回就生动地作了描述,说大观园被查抄之后,园中接二连三地有人生病,说是贾府有白虎精作怪,「贾赦没法,只得请道士到园作法事驱邪逐妖。」书中具体描述的道士驱妖捉鬼的情节在古代社会有典型意义,由此可见道教法术对古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之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