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佛拈花一笑

什么典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1

释迦牟尼佛拈花一笑。

拈花一笑的典故:“拈花一笑”是禅宗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教主释迦牟尼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伸手从讲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转来转去,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这就是“释迦拈花”。 

拈花一笑——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译文: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 

拈花一笑是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扩展资料:

禅宗由谁作为创派祖师是叶尊者。

因为佛祖做了拈花这么一个动作后,明白佛祖深意的弟子有很多,然而只有迦叶用微笑回应了。佛祖拈花是表心,佛性,迦叶微笑是动色;心心相印,色空不二。

另外,“禅”为古印度佛教梵语,“禅那”的汉语音译词,意译为“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禅修”在印度巴利文意为“心灵的培育”,禅修意味着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心得到净化和启悟,从而去发现宇宙人生的真谛,提升生命的层次,追求解脱、自在与幸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拈花一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0

佛祖释迦牟尼。

出自《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译文:佛陀释迦摩尼在灵山会上,拈起菠萝花,在众人面前示意,当时民众们都沉默着不发出声音,只有迦叶尊佛打破寂静,微微一笑。

世尊就是佛陀的尊称,指佛祖释迦牟尼,简称为佛,佛教的创始人,俗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世尊,梵语bhagavat,音译作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世间最尊贵的圣者之意。

扩展资料:

“佛”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全称为“佛陀”,是觉、觉者的意思,也就是觉悟了真理的人。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通达诸法实相,成就以上功德才可以称为“佛”。

佛祖释迦牟尼含有六义,都含摄在“世尊”的意译中:

1.自在:指如来永不被诸烦恼所系绊。

2.炽盛:指如来智慧之火能使三毒永尽无余。

3.端严:指如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4.名称:指如来的功德殊胜圆满,名闻遍于十方。

5.尊贵:指如来常以智慧方便利乐众生,永无懈怠。

6.吉祥:指如来为一切众生所赞叹供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2

佛祖释迦牟尼。

出自《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就是佛陀的尊称,指佛祖释迦牟尼,简称为佛,佛教的创始人,俗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扩展资料

“佛”因觉而得名,觉悟是佛的首要功德,其他功德皆因“觉”而起。一个“佛”字便是一切功德的总摄。除了“佛”外,佛还有许多名号,它们分别象征着佛的不同功德,使佛陀的真如体性和广大功德一目了然。

在诸多名号中,最常见的有“如来十号”(虽称“十号”,一般都列举十一种名号)

经论中也有只列举十号的情况,即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

此外,还有很多名号从不同的角度来显示佛的殊胜。比如,用“世雄”赞叹佛陀是断除了世间一切烦恼的雄猛、雄健者;用“世眼”赞叹佛陀是世间之眼目;

以“世英”赞美佛陀是世间优秀者;“天尊”“佛天”“天中天”表示佛陀是诸天中最胜第一义天;“大觉”“觉王”“法王”表示佛圆满觉悟了一切诸法的真性、于法自在;

“大沙门”说明佛是沙门中最尊贵者;“大仙”指佛是仙人中最尊贵者;“大医王”则说明佛指引众生解脱生死之道如医中之王开方疗养众生疾病;

“佛日”比喻佛像太阳一样光明;“两足尊、二足尊、两足仙、二足仙”指佛是“二足生类中的最尊贵者”,“二足”还表明佛陀愿行具足或福慧具足;还有“人中牛王”“人雄师子”,以兽中王者比喻佛陀大雄大力的功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拈花一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拈花一笑说的是迦叶尊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典故

1、《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①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②于金婆罗华③,各各顶礼佛足④,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⑤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⑥,涅盘⑦妙心⑧,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

2、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⑨,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① 大梵天王:佛教语,印度神话中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盘古。因为他善恶不分,所以既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也是魔鬼、灾难的制造者。他高兴的时候,世间安稳,万物兴盛;他愤怒的时候,世间不安,灾难欉生,众生苦恼,连草木也不能幸免。

② 世尊:佛陀的尊称,指佛祖释迦牟尼,简称为佛,佛教的创始人,俗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③ 金婆罗华:金色的婆罗花,(一说紫色的金莲花),“华”为“花”的通假字。

④ 顶礼佛足:礼拜佛陀的足,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礼法。

⑤ 迦叶:摩诃迦叶尊者,佛祖的大弟子,后成为印度禅宗初祖,至第二十八代达摩时传入中国,中国奉达摩为禅宗始祖。

⑥ 正法眼藏:佛教语。正法是指全体佛法,眼是指普照宇宙,藏是指包含万有。

⑦ 涅盘: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⑧ 妙心:奥妙的心法。心法:佛教语,指经书典籍以外传授的佛法。

⑨ 实相无相:

相:事物的外形和状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因缘条件下形成的,都是空幻无实的;空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体现于具体的万物,然而它本身却是没有形象、没有聚散生灭、超越于一切万有之上的,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实相:佛教语,指世间事物本来的面貌或状态。佛教认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

无相: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是指摆脱对一切事物的有相认识后感悟真知的最高境界,即“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有相:佛教语,指具有外形、能区别于其它事物、会生灭变化的事物。因为佛教认为万有皆空、心体本寂,所以“有相”就是“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本质其实还是“无相”。

扩展资料

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梵名Maha^ -ka^s/yapa ,巴利名Maha^-kassapa 音译之略称。全名大迦叶、摩诃迦叶(‘叶’字音‘摄’)。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

摩诃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梵A^nanda )为法之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槃。

禅宗以其为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特尊为头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传诵不绝。此外,过去七佛之第六佛亦称迦叶佛。另佛弟子中,优楼频罗迦叶、伽耶迦叶等皆有迦叶之称。佛陀入灭后三百年之小乘饮光部之祖亦与迦叶同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拈花一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诃迦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