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左翼和右翼是什么意思,与中国的左倾,右倾是一个意思吗

如题所述

与中国的左倾、右倾不是一个意思吗

左翼,基本解释为作战时处于正面部队左侧的部队,引申为政党、派别、团体中的左派。在政治中,“左翼”,又称“左派”,与“右翼”相对。

右翼又称右派,源自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制宪会议上,当时来自第三阶级(市民和农民)的自由派参议员坐在主席的左侧,而第二阶级(贵族阶级)的成员则坐在右侧。之后的立法会,将坐在右侧,支持旧制度的君主主义者称为右派。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

扩展资料:

起源

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

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

如果超越了当时地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15
一 左翼和右翼政治观点的区别,表现哲学观、历史观上,也表现在对经济的政策上,表现在变革与保守上。严格说来左翼和右翼是民主政体下的两个派别,是两党制的渊源,是自由主义的两个群体,而专制政体下是不存在这两个派别的,所以左翼和右翼是民主政治的概念。

在哲学观、历史观上,左翼一般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信奉“小民史观”,其政治主张是偏向下层人民,草根阶层的。左翼反对贫富悬殊,追求社会公平和“均贫富”,认为贫困是由于“不公正”而造成的,国家、社会应对个人的不幸负责。左翼梦想一个和谐的、公正的社会,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加强国家宏观控制,扩大税收,特别是针对富人的税收,扩大公共福利,甚至不惜举办国家公共工程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左翼总的来说是变革的、进步的,是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原教旨阵地。

右翼则正好相反,右翼信奉的是“英雄史观”,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其政治主张是偏向中产阶级、精英阶层的。右翼特别反对左翼的“均贫富”的观点,认为这实际上是在追求终点的平等,是错误的。右翼和左翼共同之处是都追求起点的平等,但右翼更强调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国家应给每一个公民以机会,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强调平等受教育(基础教育)的权力,认为人必须对自已的命运负责,贫困只能源于自已的低素质、懒惰和无能,不能怪其他的因素。右翼的经济政策是主张自由放任的,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越少越好,通过主张减税、减少公共福利、刺激投资来解决失业问题和社会问题,认为福利越多,人的的依赖性就越强,进取心就越差,就会鼓励懒惰,打击勤奋,因此对一个国家的前途将造成消极的影响。

右翼强调“法律和秩序”,是保守主义的,也反对变革,右翼的经济观点是正宗的自由主义,但其政治观点是自由主义的侧门。

在民主政治下,左翼和右翼,不存在谁正确谁错误、谁先进谁反动的问题,左翼和右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左右手,是缺一不可的。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由左翼执政,否则社会太均匀、太福利化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同时容易走向民粹主义;一个国家同样不能由右翼长期执政,否则贫富悬殊就会导致社会不公正,分配不公,最终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自由进程”之路不可能是笔直的,自由之路就象公路一样是弯弯曲曲的,民主政治就是一辆汽车,要想在自由之路上顺利前进,就必须要随时调整方向盘,一会儿向右拐弯,一会儿向左拐弯,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才不会冲出公路而翻车倾覆,才会顺利直达终点。所以,左翼和右翼的轮流执政,轮流调整国家前进之路,是民主政治下两党制的基础。真正成熟的民主国家,一般只有左、右两个主要政党,而政党林立的民主国家,其民主政治仍是不成熟的、幼稚的,还处在民主政治的低级阶段。

二 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

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
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
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在战争年代,党内"左倾"容易走向关门主义,"右倾"容易导致投降主义,因此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左倾"(反"左左为右")的冒进性。在和平时期,党内"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右倾"容易导致妥协主义,因此还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右倾"(反"左右为中")的保守性。其实,"左"与"右"的区别由来已久。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在法国国会开会的时候,坐左边的都是创新派、坐右边的都是保守派。创新是好的,而保守派是守久派,都是坏人、历史的罪人。后来我们党借用了这2个字,[右]就是守旧,[左]就是向前,所以,[右]是被批判的,而[左]是被褒扬的,例如[左翼]就是积极进去的意思,是褒扬的;但是,在我们党里,存在过分激进了的人,他们脱离现实的讲求激进,例如大跃进运动,这种思想就是要批判的了,给[左]加一个引号写成[“左”],就是表示“过分激进”的意思,是跟[右倾]同等对待的,而不是一般的激进,一般的激进是褒扬的。所以,[左]是好的,[“左”]和[右]是坏的。此外,“左翼”的好的,“右翼”是坏的,例如日本右翼分子,明显的贬义的。
“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左”和右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常用的两个概念。但是什么是“左”,什么是右? 人们一直以为,教条主义,思想僵化,保守是“左”。所以反“左”就是要解放思想,要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其实错了。不管是从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上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思想斗争历史看,“左”都不等于思想僵化和保守。相反地,冒险激进,一味地要求步子再快些,胆子再大些,这个才是真正的“左”。从国际上看,左与右的区别一般定义为左要求变革,比较激进,右一般不赞成变革,比较保守。最早区分左和右记得是在欧洲的历史上,主张激进改革的议员坐左边,主张维持现状保守的议员坐右边;这样开始区分左与右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左”的定义也差不多, “左”是被定义为超越目前的现实与可能,去勉强地做现在的条件还不具备的事情的,所以“左”又常常被称为“左倾”冒险主义。右,是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不敢做已经可以做的事。所以又称右倾保守主义。共产党的历史上,吃右的亏时候少,吃“左”的亏的时候多,换句话说,就是吃心急的亏的时候多。例如,历史上党内几次犯“左”的错误都是如此。人们会说,在党的历史上,“左”不是常常以教条主义为标志吗?“左”的实质就是心急,冒险。至于教条主义还是其它,只是形式。也就是说,如果教条主义有利于他们冒险主义的观点,他们就用教条,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一定利用教条。也可能表现得思想很“解放”。例如,恩格斯就一直反对在工人阶级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与反动阶级进行决战,称这是极愚蠢的想法。这个在经典著作中是写明了的。王明、博古他们可曾听进去了?他们思想并不保守,都够“解放”的,胆子也够大的。他们在红军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就异想天开地要求红军去打省城,举行中心城市起义,要求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能说是“保守”、“僵化”吗?其实这两顶帽子倒是他们常常用来戴在毛泽东等人头上,作为“右倾”的标志的。所以后来就把“左”字打上引号了,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而只会给革命带来损失。在革命胜利以后,也有过犯“左”的错误的时候,就是说也有心急的时候。大跃进是“左”。一大二公是不是“左”?五七公社是不是“左”?也是的。不是说那些做法绝对不行。而是条件不具备。把当时条件还不具备,只能在将来做的事,提前来做了,这就是“左”。改革开放以后有没有“左”?也有。从上到下都有。也就是片面地理解思想再解放点、胆子再大点,步子再快点。例如大搞开发区,建设国际大都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市场换技术,牺牲一代XX以发展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左”。就是毛主席当年批评的,只想在大城市里过舒适生活,不愿意在山沟里打游击的思想在现代的表现。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总觉得样样东西都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太难了。总想一个早上就建成发达国家,总是提出一些达不到的,或者即使是达到了也要付出高昂代价的目标。其结果自然也是欲速则不达。邓小平讲,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总结中国历史的经验,很精辟。
第2个回答  2007-09-15
左翼激进右翼保守,和中国的左右倾趋势是相同的
第3个回答  2007-09-15
左翼激进右翼保守,左翼支持公平正义,右翼支持自由主义。
第4个回答  2007-09-15
完全是两回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