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四则的课下注释

就是六年级上学期的语文书的《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买椟还珠和郑人买履的课下注释,要语文书上的。。。

  1、《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买椟还珠,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3、《滥竽充数》
  [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注释]
  ①宣王——齐国国君
  ②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
  ③必——一定,必须
  ④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请——请求。
  ⑤说——同“悦”。
  ⑥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等,相同。
  ⑦立——继承了王位

  4、《画蛇添足》。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追问

要买椟还珠和郑人买履的课下注释,语文书上面的。。。

追答

《买椟还珠》

  
   ①为(Wéi)——制做。木兰—一1种木纹很细的香木。柜——这里指闸子。
   ②桂、椒——香料。
   ③缀(zhuì)——连结、装饰。
   ④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美玉。
   ⑤缉——连缀。羽翠(yǔcuì)——绿色的翡翠。
   ⑥椟(dú)——小盒。还——退回。
   ⑦鬻(yù)——卖。
   ⑧饰——饰品。
《郑人买履》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者:......的人。(定语后置)   欲:想。   先:首先。   度(duó):量长短。   而:然后。   置: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到。   之:到......去。   操:拿,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码。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集市,市场。   罢:散,结束,停止。   遂:最终。   曰:对......说。   宁(nìng):宁可。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且:想。
编辑本段通假字
  1、“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指座位。 为放在其凳子上。   2、“反归取之。及反”中的“反”同“返”,指返回。为返回去取尺码。
编辑本段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这里还有《画蛇添足》,希望能帮到你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4567478.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4
买椟还珠: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珍珠给郑国人,用木兰树的木料做了匣子(装明珠),用肉桂和花椒熏染,用美玉点缀,用美丽的玉石装饰它,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可以说是善于卖珍珠。

郑人买履: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他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哪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第2个回答  2011-12-14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 伊索寓言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第3个回答  2013-01-15
热心网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 伊索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