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所有的小学科学内容

快要小升初了,想重新复习小学的科学内容

小学科学教材的科学概念总汇
三年级上册
1.《植物》单元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结构: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1-1《我看到了什么》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1-2《校园的树木》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1-3《大树和小草》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观察水生植物》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5《植物的叶》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1-7《植物的共同特点》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动物》单元
核心概念: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具体概念: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2-1《寻访小动物》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2《蜗牛(一)》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2-3《蜗牛(二)》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2-4《蚯蚓》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2-5《蚂蚁》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2-6《金鱼》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2-7《动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体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以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
•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
3-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3-2《谁更硬一些》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
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3《比较柔韧性》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3-4《它们吸水吗》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6《砖和陶瓷》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3-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4.《水和空气》单元
•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
•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4-1《水》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4-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4-3《谁流得更快一些》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4《比较水的多少》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4-5《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4-6《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4-7《空气有重量吗》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小学科学教材的科学概念总汇
三年级上册
1.《植物》单元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结构: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1-1《我看到了什么》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1-2《校园的树木》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1-3《大树和小草》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观察水生植物》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5《植物的叶》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1-7《植物的共同特点》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动物》单元
核心概念: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具体概念: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2-1《寻访小动物》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2《蜗牛(一)》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2-3《蜗牛(二)》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2-4《蚯蚓》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2-5《蚂蚁》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2-6《金鱼》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2-7《动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体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以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
•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
3-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3-2《谁更硬一些》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
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3《比较柔韧性》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3-4《它们吸水吗》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6《砖和陶瓷》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3-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4.《水和空气》单元
•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
•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4-1《水》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4-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4-3《谁流得更快一些》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4《比较水的多少》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4-5《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4-6《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4-7《空气有重量吗》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四年级上册
1.《溶解》单元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1-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声音》单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2-1《听听声音》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声音的变化》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7《保护我们的听力》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3.《天气》单元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1《我们关心天气》
•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2《天气日历》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3《温度与气温》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3-4《风向和风速》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5《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3-6《云的观测》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3-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4.《我们的身体》单元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人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4-1《身体的结构》
•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4-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4-6《口腔里的变化》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4-7《呵护我们的身体》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5
语文,数学,自然,小学英语,体育追问

你能给小学科学的资料吗

第2个回答  2011-12-05
你要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