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急!急!!急用!!!求大家了!!!!

《桃花源记》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觉得……奇怪。

2.【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3.【处处志之】

志: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标记。

4.【才通人】

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通过。

扩展资料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创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桃花源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才通人 通:使动用法 使人通过
处处志之 志:名词-动词 做标记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复前行 前:名词-状语 向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9-19
处处志之 志:名词-动词 做标记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复前行 前:名词-状语 向前
第3个回答  2020-03-05
1.【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觉得……奇怪。

2.【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3.【处处志之】

志: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标记。

4.【才通人】

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通过。
第4个回答  2019-09-18
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诧异。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