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通过什么措施可以释放资金流动性,减少货币供应量?

西方经济学

释放资金流动:可以通过降低准备金、利率、贴现率;也可以减少发行央票或由央行买入市场的证券标的;又或者通过汇率进行市场调整令本币贬值。

所谓释放流动性,就是提高货币供应量,也即人们俗话说的“印钞票”。
主要通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证券市场买进政府债券,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
2、调整贴现率,降低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的利息率,以鼓励银行借款,从而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
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货币乘数,即银行系统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就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灵敏的经济体系而言,在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果上,货币政策工具的信息引导效果往往要远远超过其实际作用。
减少货币供应量那就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1、控制货币发行量。
2、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
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央票、回购等调节货币供应量,紧缩银行信贷。
4、信用管制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央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货币政策的性质(央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拓展资料:货币政策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央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央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0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主要使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并称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释放资金流动性就是扩大货币供应量,主要有回购国债,降低再贴现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供应量向相反的方向操作。
第2个回答  2011-12-19
释放资金流动:可以通过降低准备金、利率、贴现率;也可以减少发行央票或由央行买入市场的证券标的;又或者通过汇率进行市场调整令本币贬值。
减少货币供应量就是紧缩资金流动性,与上述操作相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2-29
上调准备金率 提高利率 提高贴现率 向市场上购买国债或其他金融债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