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原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货币供给量(money aggregate):   国民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   二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   (一)重要概念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增加的存款准备金。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而引伸出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额=存款总额—原始存款额   (二)存款扩张的过程   假定:   (1)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20%;   (2)所有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为0;   (3)没有现金漏损;   某企业将100元现金存入A银行,根据20%的法定比率的要求,将80元用来发放贷款或购买证券。假定获得80元贷款的借款人全部用于支付货款,获得支付的债权人又将其全部存入B银行, 同样根据20%的准备金率,B银行也只需保留16元作准备,其余可用于放贷或投资证券。根据同样的道理,C银行也可以将多余的准备金贷放出去,形成D银行的支票存款。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整个银行系统都没有超额准备金存在。   显然,各银行的活期存款增加额构成一个无穷递减等比数列,即:   100,100×(1-20%),100×(1-20%)2 ,100×(1-20%)3,···   根据无穷递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知整个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增加额为:   100+100×(1-20%)+100×(1-20%)2   +100×(1-20%)3+···   =100×1/20%   =500(元)   更一般地,假定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rd,银行体系的初始准备金增加为△R(前例中为100),整个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增加额△D为:   △D=△R[1+(1- rd)+(1- rd )2+(1- rd )3+···]   三、存款创造的进一步考察   第一,假定所有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为0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例如持有超额准备金比率(e,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为5%,那么A银行能够用于贷款的数额就减为75元[100元×(1-20%-5%)],依次类推,   △D=△R[1+(1- rd -e)+(1- rd -e)2+(1- rd -e)3+···]   △D=[1/( rd +e)]△R   第二,假定没有现金从银行体系漏出也不现实。假定现金漏损率(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 C/D=k)是10%,即活期存款增加1元,其中0.1元就漏出为现金。那么A银行的贷款进一步减为65元[100元×(1-20%-5%-10%)]。结果:   △D/△R= 1/( rd +e+k)   第三,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实施不同法定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假定前例中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百分比t=50%,其准备率rt为3%,则A银行的贷款进一步减为63.5元[100元×(1-20%-5%-10%-50%×3%)]   △D/△R= 1/( rd +e+k+rtt)
  编辑本段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型
  一、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   MS = B ×m ;   MS: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m:货币乘数   二、基础货币及其作用   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   中央银行三大资产业务对基础货币具有决定性作用。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   对政府的债权   国外资产   央行资产负债表(2009年3月)   资产A 负债L   资产总额 210642 负债总额 210642   1.国外资产 166051 1.储备货币 124276   (1)外汇 153130 (1)发行货币 36854   (2)黄金 337 (2)对金融机构负债 87423   (3)其他国外资产 12583   2.对政府的债权 16196 2.债券 41296   3.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8457 3.政府存款 15954   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 11832 4.自有资金 220   5.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44.12 5.国外负债 750   资产assets负债liability (单位:亿元人民币)   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由MS = B ×m 可知,当m一定时:   基础货币的变动,引起整个货币供应量同方向变动;   引起整个货币供应量成倍变动。   三、货币乘数及其作用   (一)货币乘数的推导:   根据定义:B=R+C+G;   其中R:法定存款准备金,G:超额存款准备金 C:流通中现金   根据货币层次划分: M1=D+C   M1:狭义货币 D:银行活期存款   由 M1=B ×m1   推导狭义货币乘数:(1+k)/( rd +e+k+rtt)   和广义货币乘数:(1+k+t)/( rd +e+k+rtt)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定期存款比率t;   通货比率k   超额准备金率e   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货币乘数有重大的影响力。
  编辑本段中国的货币供应
  一、货币供应外生论与内生论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由经济体系中的外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典型的外生变量是税率。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d):也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经济体系内部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   典型的内生变量是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变量。   二、 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1、争论的实质: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   2、争论的政策意义: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 没有可控性 货币政策可能无效。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具有可控性 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国外学者的争论   (1)外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代表人物:凯恩斯(1936);弗里德曼(1963);米什金(1998)等。   主要依据: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很强;同时对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政策意义:货币政策很重要(有效)。   (2)内生货币供应论 :货币供给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   代表人物:托宾(1963、1976);萨缪尔森(1979)、琼·罗宾逊夫人(1982)等。   主要依据:货币供给模型受众多主体行为影响,实际经济运行对货币供给有决定性作用;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影响巨大;中央银行受制于多方因素,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给。   政策意义:货币政策难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间指标应该选择利率。   三、我国货币供应理论及观点   (一)主张内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强; 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内生性因素很强。   (二)主张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   从本源上说货币供给都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决定的,货币供给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我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权威和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控制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需要适时调整并不断提高调控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6
两个字:流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