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出名的,有历史的地方

急急急急!!!!!!
偶要写东西!!!!!

文物古迹

鱼凫遗址
  鱼 鱼凫广场碑文凫遗址位于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现依稀可见城墙遗迹。古城遗址埂长1810米,到目前保存较完整有1300米,城址呈新月形。1996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初次发掘勘探,出土大量的陶片和体形较小、打磨精美的石斧、石凿、石锛等石器。其中石器100余件、陶器数十件,以及房址、城墙、墓葬等大量文化遗存。创下了川西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之最。试掘证实:该城距今4000年左右,早于广汉三星堆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9年,鱼凫古城遗址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为有利的是古蜀国两代开国蜀王,柏灌和鱼凫的王墓均在温江境内的寿安乡和鱼凫遗址的万春镇紧邻。
温江文庙
  温江文庙,建于宋咸平初,明末四年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温江文庙如今已恢复历史原貌,在现代化建筑的包围中巍然屹立,文蕴辐射。进庙即见朱红色的“万仞宫墙”。万仞之高比喻孔子的学问和思想博大精深。文庙的大门通称棂星门,以棂星名门,意为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旨在圣化孔子。跨过棂星门,就来到星半圆形泮池。泮池俗称“学海”,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整个建筑雄伟、庄严、华丽。 明清两代从朝廷到地方各州府县都必须按规定建立孔庙,定期聚会朝拜,使文庙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崇高殿堂。漫步文庙,不仅能看到古代文化的崇高殿堂,更能体会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陈家桅杆
  陈家桅杆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乡天鹅村,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年营建,始建 温江区陈家桅杆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整个建筑占地7282平方米,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大小12院,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具有清代特色,院内建筑为穿逗木结构,门前原竖立双斗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陈家桅杆可称川西民居的“大观园”了。即便今天,凭栏眺望,仍可想见当年起宅兴园主人家的殷实豪迈、挥金如土。 陈家桅杆占地约十亩,四周溪水环绕,门前竖立双斗桅杆,巍然屹立,气势雄伟。院前照壁横陈,八字粉墙分列两旁,墙上镌有浮雕石刻,镂空的福寿二字和蝙蝠图案工艺精湛,黑漆卷拱重檐大龙门,檐上花鸟彩绘,光彩夺目。
大乘院
  大乘院坐落在成都市温江区公平惠合村,属温江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据史载,始建于宋代,明正德年间(1506-1521)扩建,明末毁于战乱,清康熙八年(1669)重建,以后又加维修,故有新庙子之名。目前庙内有殿宇四重,即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和藏经楼。千手观音殿建于1993年,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8 大乘胡同2平方米,因殿内供奉着一尊清净端严的千手观音,故称此殿为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建于宋朝,建筑面积520平方米,采用木质结构,其殿梁柱是香樟珍楠所制,具有杀菌功能,故历经数百年一直没遭虫柱。其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双佛式,即站佛套坐佛。站佛雄伟端庄,坐佛小巧精致,是大乘院的建筑一个亮点。藏经楼是大乘院最新的主体建筑,建筑面积580平方米,采用的是砖混结构,于1998年修建的。其外墙颜色采用的是朱红色,内壁为白色,玫瑰色的地砖,藏青的顶瓦,整幢建筑集雄伟庄严为一体,其独特的6米楼层间距的高空设计让人感觉非常空旷和大气。藏经楼是僧尼深入经藏,研究佛法的地方。三圣殿建于清朝,也是采用木质结构,其殿梁柱也是香樟珍楠所制,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因殿中供奉有三座菩萨,故称此殿为三圣殿。2004年在区外侨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大乘院新增土地2.05亩扩建了山门。
城南古郭
  唐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县名始定温江,即城于此。初为土城,明成化中改筑石城,周长六六一丈。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一七七六年,又改筑砖城,周长七三七点六丈。建和宁,东门,文明,大南门,赞元,小南门,庆丰,西门,拱辰,北门,五门及城楼,规模宏廓。嘉庆十六年,公元一八一一年,城墙坍塌,打修,三年始竣。换城掘壕,沿堤植柳,遂有柳城之称。自咸丰迄民国,迭遭兵焚,城郭残破,无复旧观。五十年代县城建设,旧城墙仅存数十米残断。二零零一年九月,温江县人民政府对温泉路现存之古城墙进行修缮恢复,以壮观瞻。追问

我承认,你的答案很好。
再帮我个小忙,给我说一下它的历史故事吗?????
跪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3
郫县,这是一座历史古都城,传说蚕从、鱼凫的古蜀国都城。最出名的就是郫县豆瓣。追问

介绍一下,顺便附加点故事

追答

这故事太难介绍了,换个吧。
文字记载最早的桥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期间,曾在温江游玩。一次,他陪李七司马在金马河(在今三渡水附近)上观看造桥,留下了三首诗。第一首有序:“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告成,往来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其诗为:“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合观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描写了建桥过程,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情,同时也歌颂了李司马的建桥之功。第二首诗为:“观竹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把烛桥成夜,回州客坐时。天高云去尽,江回粤来迟。衰谢多扶病,招摇屡有期。异方乘此兴,乐罢不无悲。”抒发了诗人到夜晚看到竹桥的造成,个人感概良多。第三首诗为:“李司马桥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向来江上手纷纷,三日功成事出群。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诗中的“高使君”,是指唐代大诗人高适,他当时任蜀州(今崇州市)刺史。诗人这里描写的是李司马造竹桥,三天建成时,恰好高适从这里经过,好像是专门为了欢迎使君的到来。
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曾到四川游玩,并到过温江。他为此还专门作了一首诗,题名为《温江道中》,其诗为:“温江离省近,民俗尚称饶。处处是流水,时时当渡桥。沤麻成白雪,酿酒比红蕉。底事归心发,惊闻估客桡。”诗中极力赞颂温江的富饶,盛产制造绸缎的原材料—洁白如雪的麻;人们喜欢的待客佳品—润红如美人蕉的酒。尤其是诗中描述了温江宋代时期的景象:“处处是流水”,可见,当时就是水乡之地,并且河流之多—“处处”皆是;由于处处是河流,所以“时时当渡桥”—又说明温江的桥之多

追问

这是那个桥哦

追答

没办法 啊,你的要求太广了啊,能不能缩小范围啊,或者告诉我你到底想写哪方面的啊,爱情,古籍,古迹,名人,小吃。。。。。。。

追问

就是我妹妹的老师叫他们写温江的出名的地方,要写他的历史和故事,还要写现在的样子啊。。。。。。。
刁钻的很啊。。。。。
没办法。。。。

追答

你是温江的人?这样的话,你不是知道了很多么,造竹桥(最早的桥),鱼凫遗址,陈家桅杆
,你在了解下那有啥历史小吃啊,最后夸一下温江(就是总结语了),这样一篇文章不就完成了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13
u价你追问

拜托,回答一下啦

第3个回答  2012-05-15
温江啊。。。寿安的陈家桅杆啊。。。很老的宅子,好多拍电视的就在那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