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如题所述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应对自如、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与学生的需求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意味着什么?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教育信息化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使教育和教学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跨越新的台阶。当然,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等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已经形成。但它又是一种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和进步的冲击,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已从中初步尝到了甜头。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在信息化时代,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没有现代人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难以立足于三尺讲台,也谈不上称职,更会贻笑大方。因为在如今的社会里,人人已经置身于信息化所覆盖的环境之中,从举手投足到待人接物,假如没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恐怕会处处遭遇难堪。而校园更是信息化普及的先遣之地,教学大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等等,哪一处没有信息化的痕迹?只不过程度有高有低而已。当然,我们的教师要完全适应教育信息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那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2.教育信息化应该指向课程整合。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来说,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如果他能很好地运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进行课程开发,对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课程整合就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对教师而言,则是走向现代教学的开端。但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手段,还须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本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积累,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如有目的地经常上网搜寻信息或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电子读物,对信息源的了解越多越好,要能从一般人不易察觉之处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撰写课件脚本,同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对于特别适合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内容,要及时纳入到课件制作的范围,并尽可能地制作成相关的课件用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3.教育信息化最终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面对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信息、利用信息,就会有被信息淹没的危险。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开展学习(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加快上述能力的培养。

  在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传统接受式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与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是有相当距离的。要扭转这种局面,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并教会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知识,主动地去探求未知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6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教育模式的数字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教学方式的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教学及办公环境的虚拟化、管理的自动化、系统的开放化以及教育资源的共享化等。教育系统领域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因特网(Internet)、校园数字电视台等。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  

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一、 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趋势不可避免。信息化的教育正在改变着教师与学生传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及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实践,对传统教学中仅仅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它需要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现代的教学思想,有技术化的教学技能,有肯花时间不怕麻烦的奉献精神。在这场发生在教育系统的信息技术革命中,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的直接对象,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的教师如何使自己尽快成长为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师,如何使自己适应未来的网络化教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教育发展的趋势。能够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是所有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所做的《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报告结果中指出:在“曾经学习过教育技术知识”的有效问卷中“回答‘听说过,但没有具体了解’教育技术概念的教师为28.2%,此外有3.5%的的教师还没有听说过,有3.2%的教师没有回答。由此可见,在中小学教师中,教育技术知识还不十分普遍”,“目前中小学教师已经能够在实践中比较好地运用常规媒体(如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挂图、实物、模型、标本等),但是还不能掌握那些新出现的教学媒体(如计算机、投影仪、摄像机等)”,对于会使用一些新出现的教学媒体及软件的教师来说,“他们在设计、制作、  

收集、维护、分类保管、改编或改制教学软件或教学媒体等方面有些  

力不从心,希望得到进一步培训”。并指出“掌握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搜集、处理、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是21世纪对中小学教师基本要求之一。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二、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的可行性  

“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为学校装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政策保证;现代科技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学校装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提供了物资保证;随着社会各界重视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资金来源的渠道也不断增多,为信息化教育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证。从国家教育部、各地方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各中小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来看,也已经具备了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的条件。  

三、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的对象、内容、方式与目标  

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的对象原则上包括学校所有在职教师、行政人员及后勤人员,也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对象。  

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应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计算机操作技  

能;二是多媒体演示设备操作技能;三是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运用技能培训。  

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种  

是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优点是能为学校培训高级人才,缺点是经费开支大,影响培训涉及面。培训学校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技术员及网络管理员可用此方式。第二种是把教师请进来。面对全校教师,根据本校制订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标准,邀请校外专职计算机教师与本校专职计算机教师,利用本校设备进行培训。这种方式利于节约学校经费开支。第三种是在学校内部,邀请本校专职计算机教师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优点是利于节约经费,短期内能达到培训面广,缺点是只能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初级培训。第四种是结合以上三种培训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分期分批分级培训。但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必须掌握两个原则:一、学校分管领导必须监控培训的全过程;二、有效运用学校已有资源,分期分级分批培训。  

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的目标:一是实现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媒体化和网络化教学模式转变;二是实现教师、行政领导及后勤人员办公由传统的手写模式向电脑自动化办公模式转变;三是在一个地区,一个省,甚至在全国实现教育系统政务信息化共享。  

四、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社会存在的问题:问题一,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认定机构多而杂、规模小、师资缺乏;问题二,有些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认定机构的颁证与考级者实际操作能力不相符或者是学无所用(学习内容与教师职业  

脱钩)。  

学校存在的问题:一类是缺乏条件,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装备不完整、装备档次落后,教师无自动化办公条件;另一类是装备完整的学校的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三类是学校没有制订符合实际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计划,培训目标不明确。  

面对现代教育信息化,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现象之一——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如一般小学生;现象之二——部分教师严格禁止学生上网(错误的观念);现象之三——在学生问及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时,部分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了督促中小学教师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电教技术,尽早地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以及制作与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中小学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师,各中小学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措施。  

(一)积极宣传,增强教师的现代教学意识和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宣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仅在会议上说不够,还可以在全校教师中举行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比赛等。  

(二)尽快制订计算机等级认定标准及多媒体演示设备的操作标准,并且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之一,与教师的奖金直接挂钩。附《小学教师计算机等级认定标准参考》如下:  

计算机一级认定标准  

1、计算机一级目标:  

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打字速度达到15字/分钟;能够  

利用计算机绘制表格;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档案管理、分数统计;能够上网查寻资料。  

2、计算机一级应具备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1)windows98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窗口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画图、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等.)  

(2)熟练使用word2002或Wps2000.(主要包括文档的新建,文本的修改、复制、移动、删除,文字与段落的修饰,文本的排版、保存与打印及表格的绘制等.)  

(3)Excel的使用,能够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  

(4)网上查寻能力。  

计算机二级认定标准  

1、计算机二级目标:  

    在一级的基础上掌握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利用Authorware6.0制作简单的课件,运用ACDsee3.2浏览图片资料.  

2、计算机二级应具备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1)独立制作一个完整幻灯片.  

(2)独立制作一个简单课件.  

计算机三级认定标准  

1、计算机三级目标:  

    在一、二级的基础上能够利用Authorware6.0制作复杂的课  

件及利用photoshop6.0、flash5.0 制作简单的素材.  

2、计算机三级应具备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1)独立运用Authorware6.0制作一个复杂完整的课件.  

(2)独立运用photoshop6.0对现成图片进行处理.  

(3)独立运用flash5.0制作文字及简单的图形动画.  

计算机四级认定标准  

1、计算机四级认定目标:  

在前三级的基础上熟练使用flash5.0、 photoshop6.0、  

3Dmax4.0、Dreamwave4.0及能够运用premiere6.0进行影视制作.  

2、计算机四级应具备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应具备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1)用photoshop6.0、flash5.0、 Dreamwave4.0进行网页设计.  

(2)独立运用premiere6.0进行影视制作.  

(3)独立运用3D max4.0制作三维动画.  

(三)制订好标准后,还要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提出各科任教师应达到学校认定的计算机级别。如体育教师因其教学活动多在户外进行,因此只要能够具备电子备课及网上查寻资料能力就可以了。
第2个回答  2011-11-30
多看有关书籍,利用网络学习,多从网上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