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帮帮小妮吧,《三峡》导学案的答案。

一.课文注释与翻译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注释:①自 ②略无 ③阙( ):
翻译: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释:①嶂( ):
翻译:
⑶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释:①自 ②亭午 ③曦( )月
翻译:
⑷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注释:①至于 ②襄( ): ③沿 ④溯( ) ⑤绝
翻译: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 ②其 ③虽 ④奔
⑤不以 ⑥疾 ⑦宣
翻译:

⑹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素 ②湍( ): ③时 ④则
翻译:
⑺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 ②巘( ): ③漱( ) ④其
⑤清荣峻茂 ⑥良
翻译:

⑻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旦 ②肃 ③属( ) ④引
⑤响 ⑥转 ⑦绝
翻译:

⑼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①故 ②三声
翻译:

二.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是 ,字 , 时期人,我国著名的 ,
。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
2.翻译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夏水襄陵
③沿溯阻绝 ④乘奔御风
⑤素湍绿潭 ⑥回清倒影
⑦飞漱其间 ⑧林寒涧肃
⑨属引凄异 ⑩哀转久绝。
3.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
第1层(⑴句— 句)
第2层( 句— 句)
第3层( 句— 句)
第4层( 句— 句)
4.课文默写检测
⑴从正面和侧面形象地写出山的高峻的句子 , 。
, 。
⑵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 , 。
⑶引用渔者歌词烘托三峡凄凉气氛的句子 , 。
⑷动静结合,描写春冬之景的 , 。
⑸总写三峡特点的句子 , 。 , 。
⑹描写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是 , , 。
⑺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⑻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三峡
一、文言词语积累
1、通假字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
沿泝阻绝。 (“泝”通“溯”,逆流而上)
2、一词多义
阙:略无阙处 (“阙”通“缺”,缺口)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宫阙)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于,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己)
或:或王命急宣 (间或,有时)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有的,有的人)
疾:不以疾也 (快)
疾在腠理 (疾病)
深恶痛疾 (痛恨)
故:故渔者歌曰 (因此,所以)
明知故犯 (故意)
温故而知新 (旧的,旧知识)
绝:哀转久绝 (消失)
沿泝阻绝 (阻断,隔断)
绝巘多生怪柏 (极高)
天下独绝 (绝妙)
素:素湍绿潭 (白色)
素不相识 (平素)
良:良多趣味 (真,实在)
品质优良 (好)
见:不见曦月 (看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现,显露)
其:其间千二百里 (这)
其如土石何 (放在如…..何之前,加强反问语气)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 (动词活用作名词 飞奔的马)
二.常识
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关于课文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课文归纳与探究
1.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一句写山的长、多。“___”可见其长;“__”可见其多。第二、三句写山的 _、_,以及江面的 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七百里 陡 高
2.(1)、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表现江水凶险的词有“__” 、“__”,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是“___________”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豪气万丈。
襄陵 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一层写水,顺上层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之势先写最盛的夏水
(2)、说说下列句子各表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
3.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气氛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良多趣味”是作者由衷的感叹。
4.第四层写三峡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从侧描写了三峡的凄凉、空旷
这一层和上一层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用渔歌作结,“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三峡秋景:悲寂、凄凉(对比)
当地渔歌: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联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
5. 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
6.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7. 文章的思路:先写七百里山势—(山高江窄)——接着写夏水迅猛(江水暴涨)——继写春冬美景(风平浪静)——末写寒秋肃杀(水枯谷空)。
8.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文章布局匠心独运。作者描写的是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顺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
9.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示例①: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示例②: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 “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10.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参观.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品尝金黄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11. 下列几段文字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
(1)、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峻茂” 。
(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 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郦道远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 的三峡秋日凄异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1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 ”色彩互异,“ ”“ ”动静相杂,相映成趣,令人无限遐想。
素、绿、湍、倒
13.“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 ,以“峻”状 ,以“荣”状 ,以“茂”字状 。
水、山、树、草
1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
(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15.本文抓住三峡的山和水来写三峡奇丽的风光,描写角度多样,其中“ , ”是从侧面描写山高峡深,而“ , ”则是从正面表现水的清澈、澄碧;因而作者不由的发出了“ , ”的赞叹。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6.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7. 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18. 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四、原文填空
1、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表现山高而陡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文中直接描写夏天的江水迅疾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4、郦道元俯瞰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本文的“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一) 三 峡
郦道元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来源:学。科。网Z。X。X。K]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译文: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译文: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8.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 襄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12、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3、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
1.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
2.A(“隐”是“遮蔽”的意思)
3.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项是代词,“它”的意思;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
4.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 (以上四道选择题均为2分)
5.(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6.(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
7.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8.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9.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10、阙:通“缺” 襄:上
11、(1)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2、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13、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六、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
  C. 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
6.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8.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10、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12、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答案:
1.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2.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5、D 6.略 7、B 8、凶险 清澈
9、(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10、A
11、(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12、(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9

和我们老师让我们做的一样诶!!还以为这有答案。。。。。。。。。原来。。。。。空欢喜——一场。。

追问

呵呵,找了半天还没找到,今天我们老师都讲好了。

追答

我们还没讲完。。。。。。。。。只讲了四分之一,不过我也不需要答案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