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七要撞七,那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一、什么是撞七?
撞七属于民间迷信说法,也不只是中国有,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这种说法。
佛教东传以前,我国就有人死后应当治丧七天至七七四十九天的做法。佛教东传以后,至魏晋期间,随着佛教的兴盛,治丧之礼日趋完备,至南北朝正式形成了“七七”治丧的礼制。《北史·外戚传》记载,外戚胡国珍去世后,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为他设千僧斋,并度僧七人。据《贤者喜宴》和《西藏王臣记》记载,唐金城公主入藏后,将这种治丧礼仪带入了藏地并传播开来,形成了藏地的“七期”丧礼。
撞七,民间传为“撞上别人家治丧做七(每个七的第七天)”,并有“男怕撞头(七),女怕撞脚(断七)”、无人撞七不吉利等说法,有的地方还编了“撞七歌”,指引别人来撞七,如“头七撞七,死者打得叫屈,二七撞七,灵床供在隔壁,三七撞七,丧家发迹,四七撞七,墙壁坍塌,五七撞七,子孙有吃,六七撞七,儿女发迹,七七撞七,眼睛突起”之类。其实这是对古法的误会误传,明显存在迷信之嫌,很难从正法的角度自圆其说。
而真正意义上的撞七是指“七与七时间上的相交",是“交七”的通俗说法。每个七的第七天为交七(撞七)日,第一个七(通称头七)的最后一天,为第一七和第二七的交七日,依此类推,总共六个交七日。于交七日,因亡者前一个中阴身即将坏灭,下一个中阴身即将生成,古人认为这一天可能是亡者最后一次回家,故特别重视这一天的祭奠和超度。据《古婆沙论》五十三载:“尊者和须蜜曰:中有众生,寿命七日,所以者何?彼身累弱故。”《瑜伽论》一载:“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以后定得生缘。”《地藏菩萨本愿经》上:“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继嗣,为作功德,救援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
二、“七七”超度的原理
佛教认为,除大善、大恶者因业力牵引极大而直接投生转世外,一般人在死后生前都有一种过渡状态,这就是“中阴身”(或称“中有”)阶段。“中阴身”与人的肉身相比,其色身极其微细,普通人无法感知其存在。其形如小儿大小,感觉敏锐,行动迅捷,具五神通。“中阴身”碰到转世机缘,即生“倒心”,因来世父母交会而投入胎中。这种转世机缘以七日为一期,最多四十九天必然投生,进入下一个轮回。在“七七”期间,以“善愿功德力”(如营斋、修福、念佛、诵经)追荐亡人,可使其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而是超生到人、天善道中,甚至往生净土,这就是所谓的“超度”。
三、各七的追荐重点和含义
头七、二七直至七七(断七),共四十九天。通过追荐,头七能够投生的,效果最佳,二七次之,三七又次之,依此类推,至七七才投生的,则难以保证生在善道。因此,头七对于亡者与其追荐的家属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天,这一天,亲友们会全体到场,为亡者超荐,以期亡者当天投生善处。到第二七,家属们感觉到亡者罪业深重,可能仍难超度,必须更加努力,因而,这一天到场的人员都要沐浴,保持清净,听任主持法师的调度,做完所有的佛事才能吃饭,如果卜问亡者仍未得脱,所有家属从这一天起,就更加需要严守净戒,包括夫妻不得同房、任何人不得杀生,等等,直至亡者超脱为止。第三七至七七同第二七。
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第一七的重点不在追荐,而在于观察亡者生前所作善恶业哪边重哪边轻,善业重的,稍微超荐一下就投生善趣了,恶业重的,第一七可能超度不了,必须由活着的亲人们全力以赴荐福才能超脱。因此,从第二七、第三七起,要求会全面提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努力荐福给亡者,盼望亡者在七七之前超生善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民间那种误会误传的迷信说法是缺乏理论依据的,在实践中也,没有任何意义,如按“撞七歌”,三七、五七、六七为吉,是不是大家都去撞就能统统发财、升职、行好运?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也违背常识。而按佛教教理教义,恰恰是每个交七日都很关键,参加的人都应保持清净庄重,如法追荐,功不唐捐,亡者仅得其一,荐者自得其六,这是一件既利亡者、更利自身的大善事,哪里来的不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